采桑子翻译欧阳修

2022-09-09 23:0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采桑子翻译欧阳修》,欢迎阅读!
采桑子,欧阳修,翻译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涟漪:水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宋代颍州为东京汴梁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于文人笔端。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思颍诗后序》)。数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深莫测,广袤相齐(《正德颍州志》卷一)西湖美景,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闲雅心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8f3d7785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