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湿湿的想念

2022-07-30 17:01: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文阅读 湿湿的想念》,欢迎阅读!
湿湿,想念,现代,阅读

《湿湿的想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解答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总结归纳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使学生养成把握考纲、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总结归纳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解题方法解答试题的能力。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1219 教学班级:高三(3)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解读文章

1、分析文章题目,推测文章重点 2、把握文章结构,梳理段间关系 3、抓住重点语句,明确文章主旨 三、答题思路指导

带领学生通过对试题的分析,归纳答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小结: 1、如何读懂文章

1)关注题目 2)把握作者写作思路 3)明确中心 2、如何答题

认真分析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根据题干要求、参考所给分值确定答题要点 整合原文词句写出理想答案 原则:答案就在原文之中 五、布置作业

完成03高考试题《乡土情结》 六、附参考资料:




2007北京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湿湿的想念

1、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

2、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到沅水的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3、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4、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象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的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5、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无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6、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7、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8、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会,丰富了自己的想象,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9、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以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使涓涓细流,也能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处世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10、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


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11、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那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

12、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

13、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取材于沈红《湿湿的想念》

注释: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B、文中的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 C的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的品德赋予了爷爷温和而倔强的性格。 D、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热切憧憬。 E、文章通过回到爷爷故乡的所见所想,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2、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4分)

3、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6分)

4、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b98a27aaea998fcc220e6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