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的美术教育论文

2022-05-07 03:05: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审美教育的美术教育论文》,欢迎阅读!
教育论文,审美,美术,教育

审美教育的美术教育论文

一、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基础

美术教育就是以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美术技能为目的,传播美术文化。并以美术为媒介,通过教学,是对学生审美水平、道德情操、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过程。它包含了国画、素描、油画,还有工艺品、雕塑、建筑知识的技能培养,以及所有能够和视觉相关的艺术作品。也包括看不见的风俗习俗。提升审美意识是通过审美教育这种方式来实行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一些方式,传授审美知识,把当代审美观点,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实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对美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美的思考,使他们成为有审美观点的人,传授审美知识,更要美化学生的心灵、语言、行为做为根本目的。使得学生全面发展。而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审美教育的教学一直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审美教育与美术教育教育方式是尤为不同的,一个是自带着欣赏的,一个是灌输式,强制性的[3]。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毫利益性。美术能够直接反映人的生活,以及人在生活中的思想、感情、生活等等。要想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审美教育,它就是在艺术创作以及欣赏的首要前提。也就是说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的前提。

二、审美教育的现状理解思考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传统文化也在持续翻新,而审美教育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越来越重要,人们的审美意识越来越强。对审美教育也日益注重,跟风现象严重,这也使得很多人走向了误区:

()审美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随从这种状况在我国教育的体系中是一种长期存有的。孔子提出“师教”,从表面看是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而实际就是为儒家思想“忠君爱国”而服务,美育与德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德育有一定标准,教育方式就是传统的灌溉式,主要就是对错的判断,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也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标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审美没有一定的标准,它更主观,注重培养学生


对的审美的观点与创造力。但是他们又是紧密联系的:美育能够陶冶情操,预防心理疾病;德育对美育有一定的促动作用,如果美育要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也是需要理论性审美对象为载体,美育与德育,他们在拥有共同特征的时候,还存有自己的特性,也在一定水准上互相影响。

()审美教育=智力教育美术教育是指老师通过审美载体,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实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对美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美的思考,使他们成为有审美观点的人,传授审美知识,在审美过程里掌握审美知识,并总结出自己的审美观点,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智力往往是培养理性水平,它是学生从主观走向客观,可见,智力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从主观走向客观的过程,使其逻辑思维形成。而审美教育趋向于感性的培养,也就是通过当代审美的观点,使学生因为理性的知识走向感性的理解,最终美化学生的心灵、语言、行为。所以,审教育=智力教育的观点是错误的。

审美体验包括审美的直觉、联想和想象,而这些情感中又和审美评价互相联系、互相参透。联想有一种事物而想起类似的记忆,主要与情感记忆相联合。而在审美过程里经常回发生这样的联想,也就使审美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而想象就是以审美直觉和联想为基础,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形象,这个全新的形象在客观上是并不存有的,他是虚拟的,他出现的动力就是人的情感。这个过程是时艺术创造的过程,而个人的审美意识和体验就在持续提升。 三、结束语

而美术教育也应持续更新、持续创新,并对新的学术研究实行持续的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持续收集新的一些学术思想。把当代审美观点,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实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提升欣赏水平,使他们成为有审美观点的人,从而达到个体、社会与自然和谐统一。 审美教育的美术教育论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e10d7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