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与长恨歌

2022-03-28 23:0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梧桐雨与长恨歌》,欢迎阅读!
长恨歌,梧桐



《梧桐雨》与《长恨歌》

文传院

K010841009 涂韵

摘要: 本文以白朴的《梧桐雨》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为研究出发点,选取元代至21世纪初的五部具有代表性的李、杨题材戏剧及文学作品,从戏剧冲突、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角色配置四个方面,对这些作品的主题,尤其是个人自我意识在这些作品主题中所呈现的面貌作了细致分析和综合比较,从中梳理出这一题材的古今戏剧作品在主题演变上的大致脉络,:在与群体利益的对立中,个人自我意识经历了一个从情感体验中的自发式确立,到政治伦理规范中的否定性升华,过了具有现代性内涵的个性觉醒,并最终在情、理化探求中走向深入的过程。 关键词:梧桐雨;长恨歌;个人自我意识。

引言: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名作《梧桐雨》,是一部宫廷爱情悲剧,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是描写唐明皇、杨贵妃两人爱情故事的历史剧,以浓郁的抒情性、醇厚的诗味和文辞的华美著称。这一剧本取材于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题目取名也来自其中诗句“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从《长恨歌》与《梧桐雨》问世的那一刻开始,就引起了无数文人学者的关注,即使是在那个通讯如此落后的年代,也不能减缓它们的流传速度,这两首长诗,当之无愧的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巨作,而它们的作者,则凭借这两篇作品,成为了那个年代不折不扣的superstar

而从古至今,人们在研究这段历史时,所得出的结论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

1.指杨妃为祸水,视玄宗宠爱杨妃为荒淫误国。 2.视杨妃之荣辱生死为唐帝国盛衰的标志。 3.为杨妃冤死鸣不平的反祸水说。

4.认为李杨之间存在爱情,甚至肯定其真挚,赞扬其生死不渝。

主题: 《长恨歌》的作者白居易与《长恨歌传》的作者陈鸿是朋友,当时白居易任盩厔(zhōuzhi(县名,在中国陕西省,今作周至)县尉﹐陈鸿与王质夫居该县﹐三人同游﹐话及唐玄宗﹑杨贵妃事﹐白居易遂作《长恨歌》﹐而陈鸿为《长恨歌传》。此传先述开元时杨妃入宫﹑迄天宝末缢死于马嵬坡的始末﹔后写玄宗自蜀还京﹐思念不已﹐方士为之求索贵妃魂魄﹐见之于海上仙山﹐贵妃乃为言天宝十载七夕与玄宗盟誓之事。后段叙述为前此唐人诗文中所未见﹐当是不得之于民间传闻﹔描写也相当细致。篇中对玄宗晚年的纵情声色﹑政治腐败有所暴露﹐即如杨贵妃是玄宗从其子寿王府邸取来一节亦直书不讳。篇末议论﹐则归之于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此传与《长恨歌》相辅而行﹐流传颇广。北宋时乐史撰长篇传奇《杨






太真外传》﹐曾取材于此传。后世演为戏曲者尤多。其中以元代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及清代洪升《长生殿》传奇最为著名。

因此,可以说,《长恨歌传》是最早对于《长恨歌》进行诠释、解析的作品了,也最能体会作者白居易的思想感情,陈鸿接受了由于安史的叛乱给人民带来无限苦难,人民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李唐的兴复,这就是对李杨进行了批判以后又宽恕了他们的原因,尤其是杨妃的死,引起了人民的同情,所以产生那样的故事。而白居易,则用他细腻的诗歌表现手法,更加深刻的突出了李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

由于白居易本人的声名显赫,《长恨歌》很快便妇孺皆知,由此也衍生了许多在此基础之上的文学作品,其中最为后人所熟知的,恐怕莫过于《梧桐雨》与《长生殿》了。而《梧桐雨》,则连名字都来源于“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由于《梧桐雨》在前面引言部分已有叙述,所以不再累叙,而着重于清代洪升的戏曲《长生殿》 长生殿》是洪升戏曲创作的代表作,取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七月七日长生殿诗句作为剧本题目。剧本写唐明皇宠爱贵妃杨玉环,终日与杨贵妃游宴玩乐,理朝政,朝中大权由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把持。七月七日,杨贵妃与唐明皇在长生殿上情意绵绵,盟誓世世代代结为夫妻。不久,安禄山因与杨国忠争权,发兵叛乱。唐明皇带杨贵妃逃离长安,官军将杨国忠杀死,又逼唐明皇将杨贵妃缢死。安禄山叛乱平息后,唐明皇日夜思念杨贵妃。后来,道士杨通幽运用法术架起一座仙桥,让明皇飞升到月宫,与杨贵妃相会,实现了他们在长生殿上立下的生死死共为夫妻的盟誓。

《长生殿》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它一方面颂扬了唐明皇、杨贵妃的生死不渝的爱情,一方面又联系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批判了统治阶级荒淫误国、祸害人民的罪恶,抒发出国破家亡的感慨。剧本艺术表现细腻而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作者善于用优美流畅、富于诗意的唱词,来描绘人物不同景况下情绪心理的变化。如《弹词》一出中,从金钗钿盒定情弹唱到銮舆西巡,低回深郁,曲曲动人。破不刺马嵬驿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红颜为君绝,千秋遗恨滴罗巾血,这些唱词很好地把环境气氛与人物性格特征结合起来,充满诗意。

到了现代,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已经是家喻户晓了,因此,研究这段历史、研究李杨爱情悲剧的专家学者们也愈发多了起来,研究结论十分丰富,为我






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方向。以安徽芜湖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陈慧敏老师的论文《李杨爱情的多重视角与<长恨歌>的多重意蕴》为例,她将多种论点组合在一起得到了一个全新的解释,即多重意蕴的提出,为我们研究这个经典爱情故事拓展了一种全新的思维。

总结: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家喻户晓,这是我们进行学术研究的一大有利条件,可是要在这茫茫书海中寻找出一个崭新的亮点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因此,我们的思维必须清晰,寻找的目的必须明确,这样才不会走弯路。 参考文献:

1.《悲剧的母题与嬗变》

-------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到白朴的梧桐雨 倪惠颖(宁夏大学中文系),发表于《大连大学学报》200310月,第五期,24卷。 2《千古帝妃情,异代文人心》 -------论《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作者的情感取向 王冬梅(菏泽学院中文系),发表于《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月,第4卷,4期。

3<长恨歌>“劝讽说”的实质及与“讽喻”各说的比较》 张中宇 发表于《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1130日。 4.<长恨歌>,何恨》 朱迪光 发表于《书屋》2004126日。 5. 《李杨爱情的多重视角与<长恨歌>的多重意蕴》 陈慧敏 6.<长恨歌>“民间传说”辩证》 马萌 发表于《唐都学刊》2005220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ef0cee551810a6f52486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