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美术中国画教学

2022-06-11 15:51: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初中美术中国画教学》,欢迎阅读!
中国画,初中,美术,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初中美术中国画教学

作者:王飞燕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04

摘要: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修养和内涵,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别致的审美趣味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世人所瞩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深受中华大众喜爱。在现行的初中美术教育中,如何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简单的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330-01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对初中美术中国画教学的几点认识,以供大家参考。 1.创设宽松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中国画是否存在兴趣是教师对中国画教学是否有效的必要条件,兴趣是学习的最强大动力。因此,对中国画教学,首先是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当学生刚进入课堂,教师进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中国画十分地生疏,先激发他们的学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注重创设宽松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能够尽快地进入学习主体的角色。激趣的方法很多,用创作背景和意图来导入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如《风雨鸡鸣》图是徐悲鸿1937年创作的,画面表现了一只站在岩石上的雄鸡,激昂地高声鸣叫,画家喻意唤起人民赶快觉醒,加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表达了画家对祖国的深情,对正义的伸张,对光明的向往。徐悲鸿1943年创作的《会狮东京》一画,表现群狮将富士山踏于足下,期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使学生加深对画的理解和印象,再衬以徐悲鸿事迹简介,徐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投入到民族救亡运动中,以自己的画作在国外展售,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救济祖国受苦受难人民,使学生看其画、闻其人,倍感亲切,倍受鼓舞。李可染、林风眠创作的《万山红遍》、《秋》以中国画不同的表现形式,鲜明地再现出秋色之美,浓郁醇厚、明艳诱人。画家用饱蘸深情的笔墨,赞美家乡的可爱,祖国山河之壮美。通过欣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迸发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学生开始练习时,应从易到难并巡视指导,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 而教师示范更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手段。尽管教材中有步骤范画,但还是很难一应俱全。如墨色的浓淡干湿、用笔轻重缓急等都需要教师做具体详细的示范讲解。只有学生亲眼看到作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领会。在国画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75aba0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