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失范行为案例评析

2023-01-22 05:2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失范行为案例评析》,欢迎阅读!
失范,评析,行为,案例,大学生

大学生失范行为案例评析

——教育社会学的视角



摘要:当今大学生行为失范越来越常见,也有越来越多的注意力被放在了这之上,然而导

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怎样来处理这问题,依然值得我们讨论和深思。

关键字:失范行为、案例、评析

一、大学生失范行为的社会学理论解释

社会失范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Merton ,R. K. ,1938)提出,他认为失范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反应,就是越轨行为(当触犯刑律时即为犯罪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文化传递理论文化传递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一个人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社会学家克利福特(Cli fford Shaw)和亨利麦凯(Henry McK ay)研究发现 ,如果越轨行为在某一群体或社区中已经作为一种文化模式而存在 ,它就很可能被传播给新来者和年轻人。

二、关于大学生失范行为的案例

案例1:学生在校园楼顶公开做爱

中新网331日电,美国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正在调查一件学生当众做爱的尴尬事。据台湾《联合报》31日报道,26日,一对男女在该大学育学院12层大楼屋顶做爱,楼下广场正举行一场慈善义卖会,两人请数百人免费看了“活春宫”。两人本科在屋顶的中央处做爱,这么一来,至少现场观众只剩下拍照并将他广为流传的摄影人了,但两人却挑了屋顶靠墙边缘快活,光天化日下请楼下所有人参观,吓坏校方。

案例2:女大学生宿舍内产下女婴,怀胎十月竟无人发现

十八九岁,本是一个女孩子享受自己最美好时光的时候,但是今年刚上大二的她,却承受了同龄人难以承受的痛苦与压力,在一个大家都去上早课的清晨,她却躺在宿舍的公共厕所里,旁边就是她的女儿了。她还是个孩子,她将如何面对这个事实?她的心里能经得起如此的打击吗?这值得我们深思。

案例3:内江师范学院的山顶球场有一个图书馆,里面的书籍不是缺页就是只一部分,好不容易找到一本看起来好一点的书,都已经是很缝了好几遍的了。

案例4:根据新闻报道,很多大学生都是拥有电脑的,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怎样合理的利用这一资源,很多大学生的电脑都是用于玩游戏(甚至是逃课玩游戏、聊天、看电影等等。在网络上大学生们接触了很多不好的东西,什么网络言语,都影响了大学生平时的生活和行为。

三、结合案例大学生出现失范行为的原因分析

()学校因素

1.教育内容。在中国往往会忽视大学生的性教育,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很避讳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在学校仍然存在这种现象,中学的性教育更少,大多数老师都不会跟学生讲这类的知识,大学虽然有开类似的课程,但都只是辅修课,不是很重视。对于案例中的女大学生在宿舍内产下女婴一事,说明她在这方面的知识很缺乏。说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存在与社会现实相脱离的现象。而一旦教育的内容脱离社会实际 ,就会使大学生对社会现实不了解 ,不能正确地看待社会阴暗面 ,从而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 ,进而导致失范行为的发生。

2. 教育方式方法。目前 ,虽然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 ,但仍有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机械化 ,学生缺乏兴趣 ,出现在课堂上走神甚至捣乱的现象。而在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 ,有的教师就会使


用一些体罚或心罚之类的消极手段来处理 ,比如说侮辱性批评、 疏远和冷落等。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压抑情绪 ,对学业和人生失去兴趣 ,最终走上越轨的道路。案例2中的女生由于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与自己同寝室的人交流也很少,当然在学校的朋友也是屈指可数的。生活方式更是封闭,平常经常上网,但也很少与人交流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却从未对她关注过,当她出事时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个人,老师的教育方式当然存在问题,为什么他都不与之交流呢?说不定女孩与老师交流之后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如果一个老师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亲近,或许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学校文化。针对案例1这一状况,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大学生的失范行为现象的严重性,他们都可以完全不顾形象在公众面前展现最私人的性生活,可见他们的思想“开放”到了一定程度了,这跟学校的文化是有关联的。如果一个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相信他们不可能如此的“开放”与大胆。 ()家庭因素

1. 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构成。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和生活。天津教育科研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84名逃学和有其它不良行为的中学生中 ,82名学生的家庭亲子关系不良。 由此可以看出 ,父母关系或亲子关系质量不高 ,导致中小学生品德或行为不良的可能性极高 ,而这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大学的生活。因此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出现上述现象更家庭教育也有着莫大的关系,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行为起模仿作用。

2. 家长素质及家庭教养方式。父母的文化程度、 职业类型与家庭气氛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平、 管教能力等对学生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 ,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较高 ,并倾向于采取民主且具有权威性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从而更能为子女所接受。而相反 ,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 ,教育子女方面大多数缺乏一定的能力 ,教育方式不得法 ,往往专制独裁 ,使子女产生挫折感和叛逆情绪 ,引发不良行为。 ()社会因素

1. 社会转型期 规范真空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目前 ,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 ,旧的社会规范体系因不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渐丧失控制社会行为的功能 ,新的社会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处于所谓的 规范真空状态。这样学生的社会约束力减弱 ,个体缺少行动指南 ,容易导致行为失范。

2. 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和普及 ,特别是电脑网络的发 ,在各种传媒中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如色情和暴力等 ,加之媒体对社会丑恶现象和消极腐败行为的不断披露 ,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于其失范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今的大学生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改革开放的时代,物质生活条件富足。80大学生又生逢IT技术迅猛发展时期,一出生便有电视、手机、互联网,他们接触的信息应有尽有,无所不包,其中更多地受到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于网络的需要和迷恋也达到了几乎无人不网的程度。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学生淡化了公德意识。对网络的迷恋使得某些大学生践踏社会公德,据一些校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员反映,学校图书馆的各类被偷撕的图书和杂志中,涉及网络游戏内容的量最多。这一方面说明了学生公德自律素质的低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网络对大学生公德行为的强大影响。

3 社会公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但是在社会公德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等都会造成公德行为的行为不利或不行为。再加上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容易造成大家比较自我的个性,常常是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79da130c9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