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二年级数学——分苹果2

2022-04-27 11:06: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北师版二年级数学——分苹果2》,欢迎阅读!
苹果,年级,数学



北师版二年级数学——分苹果2

〖教学目标〗1. 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体会学习有余

天买了20个苹果,要把这些苹果放在一些盘子里面,你愿意帮妈妈分一分?(揭示课题: “分苹果 ”并板书)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学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

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每盘放4个、5个、6个、7个。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10个,其他同学3.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有余数除法

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

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课堂实录〗()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妈妈昨



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学生还提出如果是每45个放一盘就正好分完,如果是每67个放一盘就会出现剩余。)()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 动一: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1)解决问题,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①学生思考②小组内交流③集中交流(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1通过乘法口诀 “四五二十 ”得出结论,可以放4盘。25+5+5+520,可以放4盘。生320-5-5-5-50,可以放4盘。生420÷54,可以放4盘。生5: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竖式来计算。(2)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①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A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B尝试理解竖式的每

一步含义。C教师提示D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及有疑问的地方。(学生小结: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4是商,表示分4盘。)②教学写法,学生试写A学生介绍,师在黑板上边板

书写法边讲解。B学生观察,并说一说需要注意什么。(注意:先写被除数20,然后写除式;4要与0对齐,然后写积20;最后写00也要与200


对齐。)C剩何?什么4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D学生用竖式计算,进行练习。2.活动二: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1)解决问题,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①请学生用20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算式。列式:20÷63(盘) … …2(个)(这是学生上学期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很快完成。)②学生先试着自己写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③班内交流。(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学生小结:20表示有20苹果需要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苹果,3表示可以放3盘,36个苹果是18个苹果,还有2个苹果不能继续再分了,还余2)(2)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有前面的摆一摆的活动,大多数学生没有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现象,但是,恰好有几名学生没带学具,在计算的时候,一个学生出现了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师:观察这位同学的计算过程及结果,你发现了什么?(果学生有困难,提示学生观察每道题目的余数和除数。)120÷6应该商3而不是商22如果余数比除数大,那就能够继续再分。3余数8里还包括一个6,还可以再放一盘,还剩2个。师: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在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生: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不然就没有除完。(3)试一试20÷7?用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





固练习,拓展运用1.

“试一试 ”(让学生完成后在班内交流。)2.学生用竖式计算( “练一练 的第1题完成后同桌两人互相检查,并选一道喜欢的题目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经过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现象,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每步的含义;通过自主探索,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余数的含义。1. 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 “20苹果可以放几盘 ”的 “分苹果 ”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创造性地改编了教材,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结果自然出现了整除和有余数除法这两种情况,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2.在操作活动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在第一次“每盘放5 ”的分苹果活动的基础上,我组织了第二次活动 “每盘放6 ”,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放3盘,还余下2个,而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认识有余数




除法。3.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活动,对每盘分得的数量以及分的盘数都没有做规定,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

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对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这个 因此操作的结果,既出现了刚好分完的情况,也出现了有剩余的情况,体现“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 ”的探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练习中,教材

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特别是我校正在尝试小课时教学的研究活动,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案例点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这节课中,教师能本着这样的理念进行教学,把一节传统的除法课上得生动、活泼。这节课中有几点设想很有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能够注意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认识有余数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能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获取知识(1)帮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建立 “剩下 ”的表象,为形成 “余数 ”的概念打下基础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全部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能够再平均分。 “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苹果 ”是一个很开放的



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2)引导学生研究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关键的一步是求商。教材没有把求商的方法直接告诉学生,通过 “每

盘分6个,需要几个盘子 ”这样的实际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用分实物(分学具)的方法求答案,把动手操作和抽象思考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机会。(3)引导学生比较除法算式中的除数和余数,发现并理解规律要求学生 “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 ”,一方面引导学生联想平均分东西,最后剩下的都不够再分的表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几道除法算式,发现相同的现象,从而理解所发现的规律,归纳出 “余数比除数小 ”的结论。像 “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这样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比较传统也比较死板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当然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7e62499f2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