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经典资料及练习 (缩减版)

2022-10-02 08:14: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咏史怀古诗经典资料及练习 (缩减版)》,欢迎阅读!
怀古,缩减,诗经,练习,资料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二、典型咏史怀古典型地点:金陵、石头城、台城、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三、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写人,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

四、咏史怀古诗的常见主题: 1、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李商隐《贾生》借贾谊来写自己同样的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2、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吴宫中的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的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荒凉的古墓了。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2)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3、理性反思:或借古讽今,或启迪世人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而此一种,则是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1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2)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如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 五、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要弄清史实:所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其次,要体会意图、领悟感情: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诗人表现出什么态度。人咏史怀古,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另一种是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如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 然后,要分析技巧。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不同的技巧,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也有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另外,引用典故也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六、实战演练。

1、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②《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1)结合三、四两句,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2、题乌江亭 杜牧 乌江亭 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3、贾生 李商隐 贾生 王安石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一时谋议路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注:前席:古人席地而坐,谈话投机时不自觉地向前移动坐席靠近对方。 (1)李诗和王诗中汉文帝的形象有什么不同?(4)

(2)这两首诗都咏贾谊,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不同,请简要概述。(4)



4、咏史诗·汉宫 []胡曾 昭君词 []戴叔伦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汉家宫阙梦中归,几度毡房泪湿衣。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惆怅不如边雁影,秋风犹得向南飞。 (1) 这两首诗都咏王昭君,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2)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5、越中览古 李白 苏台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①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②越中:即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1)同是李白的怀古诗,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都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6、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此诗是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曾于金陵建都筑宫。③晋代:指东晋,建都金陵。④衣冠:指当时的名门世族。⑤成古丘:成为一堆古墓。

结合全诗理解“总为浮云能蔽日”的意义。结句落一“愁”字,作者“愁”什么?





7、台城 台城

刘禹锡 韦庄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①韦庄:晚唐著名诗人。 ②台城:古都金陵的核心,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 ③结绮、临春:台城当时的两座高楼。 ④后庭花;乐曲名。 1)这两首怀古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慨?(2分)

2)两首诗所用的主要艺术手法各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6分)



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鍪:即头盔,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链接高考

1.2004高考全国卷之四(青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始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 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3题答案:

(1)李诗中的汉文帝表面上求贤若渴,实则是不关心国计民生而只关心鬼神的昏庸之君。 王诗中的汉文帝大都采纳了贾谊的治国安民之策,是一位爱惜贤才的睿智君王。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2)李诗欲抑先扬,以古讽今,笔锋犀利而含蓄;王诗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每点2分,“概述”只要能总结出各诗的特点即可得分,不必结合诗句分析)



7题答案:

1)吊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意思对即可,从细微处答出不同也可。) 2)刘禹锡诗:重在对比,前两句回忆昔日的繁盛,后两句写今日的荒凉及缘由。 韦庄诗:通篇侧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无情”反衬人的无限伤痛与感慨。 或:通篇着重于现实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阴雨、江草、鸟鸣、 柳阴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伤感的画面。

(两首诗的分析共6分:答对艺术手法得2分,分析具体准确得4分。 不结合具体诗句的答案说对了也只给2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1fdc9aa0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