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册19课范进中举

2023-02-08 22:3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册19课范进中举》,欢迎阅读!
范进,中举

五册19课范进中举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儒林外史》的介绍。

2.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 (=)能力训练点

1.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2.比较阅读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

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美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二、学法引导癣峨藕隰

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2.难点

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3.疑点

同是读书人,范进与孔乙己有何不同? 4.解决办法

重点问题主要由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答案,难点多参照文下注解解决,疑点采取结合上几节课内容进行两个人物的比较的方法解决。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

1 查找资料,谈对吴敬梓和《儒林外史》的了解。

2、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分析。(1)从范进中举前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及其自身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及世态人情。(2)范进喜极而疯片断赏析。(3)胡屠户形象分析。(4)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讽刺手法。

3.教师推荐《儒林外史》精彩片断,师生共同赏析。4.范进与孔乙己比较阅读,教师点拨,归纳。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介绍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2.从范进中举前后地位、经济状况变化把握科举制度的罪恶,从周围人的态度变化了解世态。

3.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精读。 ()整体感知

《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小说中的精品,所以在一开始应予以介绍并鼓励课外阅读,这也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人物主题的认识。而后分析课文内容,熟悉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主人公范进的遭遇及性格。

()教学过程

1.作家、作品简介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2.听课文范读录音,要求

(1)读准字音,体会语气,语调的运用,注意文下注释中一些旧小说中的词语的解释。

(2)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

3.范进形象分析 (1)中举前

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中举后

投影,放范进发疯的画面,学生读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给其划分层次,并分析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复,这种反复说明了什么。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一疯跑一跌倒一疯走上集。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24e059a7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