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拙至美》读后感

2022-04-26 14:3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拙至美》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

《大拙至美》读后感

罗培清



忙里偷闲读完了《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感觉自己日渐枯萎的领悟力、审美力突然间原地满血复活,仿佛对建筑这个从未接触过的学科有了深入了解。虽然这种了解只是一种肤浅的、自以为是的理解,但是阅读过程中那种无缝对接的融入感、深以为然的认同感,还是显得十分难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一是梁思成先生把中国建筑知识讲得深入浅出;二是其所用的文字很流畅、很直观;三是其建筑思想很超前、很有远见,即使在今天依然适用。

读此书的第一个感受,好像是在直接浏览梁思成先生的人生历程。通过他自己的学术文章和林洙女士的回忆片段,详细讲述了他研究中国建筑的艰辛历程,描绘了他关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的理想架构,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他的建筑思想、艺术思维。思成先生关于建筑、艺术的观点是十分鲜明的,带有一种建筑学家的耿直和率真,不管是夹杂在建筑专业用语中的价值判断,是在给朱德等领导人书信中的片言只语,讲得都很透彻、很直白,带有强烈的冲击力、感染力,直入人心。

读此书的第二个感受,仿佛是穿越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清华大学的建筑系课堂,静静聆听梁思成先生的生动授课。书中所用的文字给人一种娓娓道来、谆谆教诲的感觉,立体、形象,这可能与他作为建筑教育学家有直接关系。梁先生善于用信手拈来的鲜活例子阐释深邃哲理,不管是水彩课上拿罐子和盘子来比喻谦



1


虚对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还是拿胖妇人旗袍上的“孔雀开屏”图案来比喻建筑装饰的恰当性,都非常通俗易懂。他在解释建筑学抽象理念时,往往用比喻的手法将之具体化、形象化。他把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比作“文法”把斗、拱等建筑构件比作“词汇”让人易于理解;把城市比作有经络、脉搏、肌理的人体,把城市的发展比作人成长的过程,从而告诉我们城市不仅会像小孩一样得伤风感冒,而且不科学对待还会像大人一样得动脉硬化、高血压。“我所惟一可以奉献给祖国的只有我的知识。所以我毫无保留地把我的全部知识献给新中国未来的主人:我的学生。”梁先生不但有“深藏在陶罐里”的渊博知识,而且善于深入浅出地、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解知识,这是十分值得称道的。

读此书的第三个感受,就是好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能够流传隽远、历久弥新。梁思成先生的建筑思想和城市规划理念,在今天仍然很有价值。他勉励学生要“带着时代的艺术特点、受着历史的步伐”去学建筑、去创造建筑,他自己也是如此。在对古都北京的保护问题上,梁思成和陈占祥提出了著名的“梁陈方案”,主张“从整体上对老北京进行保护”,这是卓有远见的。虽然他们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北京古老的城门楼、牌楼、城墙被拆毁了,那个经典的北京旧城消失了,但是在梁思成与北京副市长吴晗的据理力争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的风骨。被誉为“现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2001年曾写过一篇《梁思成百年祭》,结尾处写道:“错批一人,多生几亿,这是说马寅初的;错批一人,少了名城,这是说梁思成的。”我想,这也算是对梁先生的最佳褒奖和致敬了吧。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4573523186bceb18e8bb0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