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3-04-21 05:4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欢迎阅读!
校企,财务管理,探讨,培养,高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

作者:才华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24

摘要:本文从高校校企合作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意义入手,通过分析我国目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2-0000-01 一、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财务管理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门应用型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财务管理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越发强烈,构建合理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对于培养应用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实现高等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双赢式。

1.对学生的意义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改善目前学校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该模式也解决了学生就业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企业可以直接挑选实践中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选择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更好地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人的顺利对接。 2.对学校的意义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广泛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设置情况,有利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建设。企业界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与学校教授共同制定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使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商品化,即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将现有的课程与企业需求的将要开设的课程进行优化组合,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对企业的意义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利用学校的的教育资源,使学生提前进行实践,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培训质量,节约了企业的人力资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最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培养模式也叫人才定做。它是指学校以企业用人协议为依据,根据订单要求选择、培养学生,再将培养的人才输送到企业,实现对口培养。订单培养是一种契约式培养,其实质是按照市场需求提供人才。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学校充分发挥企业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企业参与制订人才规格、课程设置、评估考核标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 2.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双师型教师指同时具备教师资格和职业资格,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普遍学历较高,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虽然教师学历较高,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是普遍存在实践经验比较缺乏的问题。因此采用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担任讲师,定期举办讲座和专业实践培训,提高学校教师的实践技能,同时企业员工也可以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培训,提高学历水平,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3.专业实训基地模式

专业实训基地模式是企业与学校在学生实习环节进行合作的一种模式。实训基地是由多个实验实训室组成的,用于在校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学习实践技能的场所。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指其位置在学校内部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指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成立的,位置在企业内部,用于在校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场所。通过实训基地模式,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学生通过岗位训练,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同时通过实训基地模式,企业可以选择优秀的人才,减少了企业人力成本,学生也减轻了就业压力。 三、优化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推动校企合作法制建设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校企合作发展较晚,法制化进程颇为缓慢。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方面的专门立法尚属空白。以德国双元制为例,双元制教学促进德国飞速发展,很重要的原因是双元制教学有着完善的法律保障。有法律作为保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完全没有后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之忧,学生可以分别在企业和学校接受教育,所以我们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动校企合作法制建设,对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专业团队建设,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使教师有机会到企业参与实践训练、学习企业管理经验,同时企业派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走进学校课堂,定期为广大师生进行讲座,并且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在学校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学习,一方面可以推动教企业教师的循环模式发展;另一方面实现学校、企业、家庭等多方共赢。 3.深化专业改革

学校按照市场和企业需求,对专业定期重新设置、调整。以课程开发合作作为中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项目,例如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制定该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时把它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学校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同时聘请大型企业培训师给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弥补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学校针对学生的不同阶段,制定明确的实习计划和内容,努力形成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徐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133.

[2]秦志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39-140.

[3]章怡.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研究——以高校人才培养为分析视角[D].华东政法大学硕硕士论文,20126.

[4]陈雪红,彭娟娟.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2014689-90.

[5]夏艳姝.产学研用结合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创新科技导报,2014516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6c2130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