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警务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03-13 23:22: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校学生管理论文-警务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欢迎阅读!
学生管理,警务,管理工作,对策,存在



高校学生管理论文-

警务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警察院校根据本身办学所具有的特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警务化管理制度,这使得警察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与其他高校不同的特点。但对警务化管理的实施不当,容易割裂管理、教育和服务三者的联系,导致以管理为主导,忽视了教学、服务与管理的融合。因此,我们应当进行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和创新,既实施从严治警,从严治校治学方针,又注重大学生充满朝气、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个性,以管理促进教学与服务,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 关键词:学生管理工作;警务化管理;学风建设

一、警察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

警察院校大学生将来要承担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民财产、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重担。为了向社会输送能够担当如此重任的合格人才,学校必须实行警务化管理。通过警务化管理,才能培养学生严明的纪律作风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使学生言必行、行必果,自警、自律、自励、自省,才能使他们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品德高尚、素质全面。

所谓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依据《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和《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根据警察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依照有关警察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遵循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进行策划、指挥、控制和协调活动的总称。警务化管理更多的体现出是一种纪律作风的培养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熏 [1]它规定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一定情况下,必须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同时,它规定了各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公安院校的内部关系、称呼举止、礼节礼貌、警容风纪、队列生活、日常制度和奖惩等。通过这些制度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促使学生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保证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以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的 [2] 二、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注重管理,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警务化管理体现了警察院校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管理方针,为培养纪律严明、英勇善战、雷厉风行的预备警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有的警察院校并没有真正理解透警务化管理,在实施时过于注重死板的严格的管理和无条件的服,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并没有考虑到警校的学生也具有和其他大学生一样的特点,他们意气风发、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比如,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还不允许学生自带电脑与上网,实行全封闭的管理模式,什么事情都要请示汇报等审批,没有多元的选课制度等等。存在因过于强调刚性管理而僵化理解,机械执行警务化管理规定,忽视柔性引导的现象 [3];过分强调了统一,统一的作息时间,统一的制装,统一的发展路线,统一的教育形式。种程序化、单一化、机械化的管理方式与培养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相悖,不符合以人为本教育的理念,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警务化管理与警校培养新时期警察队伍的目标相脱节。如果管理模式只是一味强调服从与统一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会压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照着做,但不会有创造性、有审视性地去做。警务化管理,毕竟不是完全的军事化管理,学生毕竟不是军人,长期的压抑,还会使有些学生对警务化管理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以至于不遵守校纪校规,甚至故意与管理的学生干部闹矛盾。这些问题都是违背了警务化管理的初忠,严重影响了警务化管理的效果,有利于培养出真正敢干能干,临危不惧的高素质警校学生。






2.学风建设力度不够,学习风气不浓。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普通高校的重要特色,但是有的警察院校没有理解好警务化管理的内涵,将所有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生活统一,内务整洁,队列整齐等警务化生活习惯的养成上,片面地强调培养学生的警务素质和技能,忽视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存在着教学与管理相分离的现象。学生在繁重的警体训练后会降低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使整个校园学习气氛不浓。而且有的警察院校是整个学校分为几个大队与中队,由学生处直接管理各大队与中队,不同学科的学生编在同一个大队,没有专业之分,大家统一集队、出操、整理内务,缺乏相同专业高低年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一方面影响学生学习的氛围以及良好文化的继承,另一方面很容易让学生忽视了自己的专业,不重视专业文化课程的学习,忘记了作为一个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3.作为管理者的大队长、中队长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警察院校学生管理的基层工作者一般称为大队长和中队长,也就是一般高等院校所称的辅导员。警察院校的大队长或者中队长一般都是从体育院校或者警官院校毕业的,还有来自公安司法单位的警官,都没有接受过比较正规和系统的关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培训,缺乏一定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不能很好把握当前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性格特点,只是根据传统公安院校的教育观念,比较刻板地管理学,些甚至以管理犯罪嫌疑人或者是罪犯的理念,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不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实际情况,未能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来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统一、共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到学生管理缺乏创新性。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对个性张扬不羁的新一代学生,面对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要求,他们的思想未能与时俱进,为此普遍会感到困惑,知从何入手。

三、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方针,严格执行警务化管理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警校既是普通的高等院校,又具有其本身培养人民警察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警务化管理与高校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忘了高等院校的共同规律与要求是危险的,不考虑警察院校的个性特点同样也是不可取的。倘若警察院校采取类似普通高校那种管理模式,学生个性自由是发扬,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思想作风、业务技能从何谈起,一味的注重统一与共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缺乏自主性与创新性,这也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因此,警察院校既要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警务化管理方针,也要培养学生的个性自由,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使两者共同发展,构建新时期和谐警院。

我们可以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规范、科学的警务化管理制度,应充分考虑到其共性之间的关系,警务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下体现关爱学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精神,进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例如:积极开拓第二课堂,社团活动,举办武术、射击、叠被子等有特色的竞赛,发展学生特长,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丰富课余生活,通过组建学生会,纠察队,班委等机构,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听取他们的意见,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与沟通能力。从而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警察院校校园文化。 2.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警校学习风气不浓,学生不重视专业文化课的学习主要是由两个方面造成的:首先,学校太强调集队、出操、训练、内务检查等基本技能培训,学生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这些项目上了,以至于空闲时间都比较累,再没精力去关心学习;其次,有的警校是全校分为几个大队而不是按专业分大队,导致了学生的专业意识不强,自然也提不起学习兴趣。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学校在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与休息时间,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校可以按系来分大队,每个系中再分大队,称为××××大队××中队,样可以让同专业的学生分在一个中队,提高学生的专业意识,从而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86c3d1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