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二十四节气

2022-04-03 08:3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明节与二十四节气》,欢迎阅读!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

清明节与二十四节气





【篇一:清明节与清明节气】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节日,但现在各地大多不再过此节)。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middot;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

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middot;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此外,清明时处早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气候宜人而到处生机勃勃,是春游和郊外娱乐的好时光,所以清明前后自然成为人们乐于到户外、郊野嬉游的的好时光。

清明节主要指节日而不是节气,但是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应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篇二: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

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什么时候 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保护晋国的大公子——重耳出逃,在饥寒交迫之际,为了不让重耳饿死,把自己的大腿肉割下来给重耳

吃。后来重耳当上了晋国的大王,要给介子推封官,介子推不肯做官,隐居到大山里。有人为了把介子推逼出来,建议放火烧山,结果火烧了好多天,介子推依然没有出来。等火熄灭后,介子推的尸体被人们找到。重耳后悔不已。为了纪念介子

推,规定这一天为,后来就演变成如今的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

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20065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清明节

【篇三: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 清明篇 清明节】



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篇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春林初盛,人间四月,是花开的季节,也是枯萎的时节,最后一枝花在清明前裹满红妆,却又在晚风中摇摇欲坠。已是四月杨花落,飘絮落满南方小城的街头,芳菲散尽,恰似北方飞雪的温柔。

惆怅如这季节的天,蒙着淡淡的铅灰色,有雨凌乱,一如北方天色里长久的阴霾。辞家已久,故乡的月色与山光依旧美如昨日,故土的江水反复涌荡,我却无心品尝,薄雾笼山,尚不知灵泉上是否似过去一般日日清烟袅袅。

归祭,泥泞的路旁青草丛生,未知过了多久,这里不再有经过的行人,儿时玩耍的原野如今已芦苇深深,左邻右舍只有紧闭的房门,空荡的石板不再有人过问,原来,荒芜的不仅是田园孤村,还有人情的本分。

浊酒一杯,和着热泪,洒落在疯长的草里,当最后一锹泥土掩埋,最后一面已尘封作回忆的宿醉。如此,一抔新土,覆满怀哀思;一束青纸,挂一腔追忆;坟头燃起红烛,坟前肃立思人,有人管此叫


清明。于世界而言,不过又多了一尊华丽的墓碑;但对你来说,却是亲情世

界的遗失。人,总是对已失去和未得到的东西贪恋执著,就像只有

到旱季才怀念泉水与湖泊,只有等到年岁老去才发现这一生有太多事没有做完…… 人生看得几清明

清明归,多少悲酸泪,多少乡情碎,回归故里,身边多少亲人早已双鬓斑白,又有多少亲人渐渐长眠不复见。年少时的清明,父母在墓旁祭奠,你在草地上打滚,墓下躺着的人与年幼的你并无联系。后来的清明,你跟着父母拜祭、叩首,墓下那一副枯骨或许你从未见过,但你知道那是你的亲人。再后来,你在墓旁燃起纸钱,你的孩子在草地上打滚。终于,你明白,人生哪得几清明。 清明果里见乡情

总有那么一些人供你想念,总有那么

一些事供你观瞻,或多或少,或浓或淡,逃不掉,忘不了。清明时节,太多人眷恋故里,太多人近乡情怯,在这一天,清明果是人们对乡情的最好寄托。

杭州新东方烹饪学校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之清明篇,在舌尖上品味清明。

配料:艾草,葱花,花生米,糯米,五花肉,芝麻,红糖,柚子叶 1、用石杵将黑芝麻碾压成细末;

2、将芝麻末导入碗中,放入少许油拌匀; 3、将艾叶捣碎出汁;

4、将捣碎出的艾叶草汁拌入糯米粉中并充分拌匀;

5、将糯米搓成团后包入调制好的芝麻馅料,做成清明果; 6、将笼屉内垫入柚子叶,并放入制作好的清明果; 7、大火蒸制十五分钟后,改为小火蒸制三分钟即可。

一样的清明果,不一样的岁月——软软面团,隐隐香气,青青艾草,忘不了的是故乡情,回不去的是那一段一段的流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88c492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