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是被人谋杀的

2024-04-04 12:02: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勃是被人谋杀的》,欢迎阅读!
王勃,谋杀

王勃是被人谋杀的

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

有谁的诗句可以和这句相媲美呢?没有!这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虽然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但是死亡却始终伴随着他。成也萧何败萧何,他成功在他的才华,他也因才华而死。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14岁,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王勃自己直接上书右相刘祥道,刘即表荐其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后被沛王李贤召为沛府修撰,因写《檄周王鸡》,唐高宗认为是使诸王闹矛盾,将王勃赶出沛王府。但杨炯在《王勃集序》中认为他“临秀不容,寻反初服”,真正被逐出的原因是才高被嫉。他的文章究竟被谁上奏了唐高总的呢?这个人就是谋杀王勃的真凶,就是幕后黑手。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便去游蜀,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但是死亡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从整个事件可以看出,只要王勃想接近长安,就面临着生命危险。这个官奴曹达的主人是谁?为什么杀人?为什么会躲在王勃家里?原来曹达是王勃的一个朋友。王勃为什么要先藏匿保护他?后又杀死他?此事甚为蹊跷,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作为一个诗情如天的人,对于一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才情友情如海的人,如果不面临更大的威胁,或者是发现了某些阴


谋诡计的话,是很难下杀人的决心的,也许就是别人杀死曹达,栽赃陷害。这个人是谁呢?就是那个曾经利用唐高宗来逐出王勃的人。总之王勃两次遭受打击,都与他的才华超人有关。幸而这次他幸运地遇到大赦,才捡回一条性命。但是他在也不能踏上仕途了。这也许正是谋杀犯最大的收获。同时他的父亲也受到诛连,被贬为交趾县令,远在越南河内西北部。古代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还处在原始状态,所以把路途遥远也当作是一种刑罚。不像今天,如果今天让你到河内去,你还以为是旅游呢。但这次王勃去越南看望父亲的旅途,他不但显示了他无边的才华,同时也宣告了他命运的终结。那个幕后黑手终于在神不知鬼不觉中,下杀手,让王勃失足于海,然后杀死他,造成他惊悸而死的假象。留下了一个千古之谜。事情是这样的。《唐摭言》所记最详。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一个热情如火的诗人,一个沉浸在文学的天堂了的天才,他把自己真性情都写在了纸上,谦虚有度,长袖善舞。一点看不出是个杀人犯!在他的思维世界里,除了文学,除了真情,还有别的东西吗?这之后,王勃就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谁料到途中溺水,没有溺死,却被史书记载为惊悸而死,呜呼哀哉!这种死法很奇怪,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疑王勃的死, 很让人费解。有人怀疑他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a02d5015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