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论盗》原文及翻译

2022-09-21 10:0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太宗论盗》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太宗,原文,翻译

《太宗论盗》原文及翻译

太宗论盗 原文

上①(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⑦请重法以禁止,上哂②(sh$n:讥 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 故不暇③顾廉耻耳。朕当去⑧奢省费,轻⑨徭④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 余,则自不为盗,安⑩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⑤(太平),路 不拾遗,夕卜户⑥(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一一司马光《资治通鉴》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或请重法以禁止⑵朕当去奢省费 ⑶轻徭薄赋⑷安用重法邪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2分) ⑴路不拾遗⑵商旅野宿

3 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

参考答案:

1. 1)有人(2)去除(3)减轻(4)怎么(哪里)

2. 1)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2)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3. 取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一、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的措施:

1 原文语句: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 为盗,安用重法邪!”

2 现代言语:应当去掉奢华,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任用 洁的官吏,使老口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老口姓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 了,不用再使用严厉的刑法了!

群臣的看法是:重法以禁之(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上”的看法是: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去 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白姓穿的. 的都有富余。)

理由是: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由于赋税太 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乂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 问题)。

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四、

“海内升平”使你联想到课文中: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外户不闭,商旅野宿”使你联想到课文中:外户而不闭。

译文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 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 乂贪得无厌,老白姓的饥饿逼迫上身,所以就顾不得廉耻罢了。我们应当去掉 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白姓穿 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 呢!”从这以后,过了儿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拾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给自 己),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释义

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哂:讥笑 不暇:顾不上。

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海内升平:古人认为中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中国境内为海内。升平, 太平。 外户:使门向外开,也就是不闭门的意思。户,门。 或:有人。 去:去掉 轻:减轻


安:怎么能,何必 切:逼迫

路不拾遗:路人不捡别人掉落的东西 商旅野宿: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论:议论 为:作为 .故:所以,因此 启示

劝导或阻止人们不去做坏事和不利于他人的事,不能一昧的“堵”,有时 “疏”所达到的效果反而更好。

作为官员或统治者,我们要学会体谅人民,理解他们的难处,这样这个社 会才会更加和谐与安定。

对于犯错误的人,不能单一的惩罚,同时也要教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 么,从内而外的改变他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e1174c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