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教学案

2022-08-15 01:0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过秦论》教学案》,欢迎阅读!
教学,秦论》

《过秦论》

贾谊

一、 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借助注释理解全文,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虚词和一些特殊句式的知识。 2.了解秦王朝兴亡过程,分析文中运用的主要手法。

3.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 二、 识链接:

1.作者介绍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人。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仅33岁。他的政论散文《过论》《政事疏》(也称《治安策》《论积贮疏》等。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背景介绍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末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而写的,借说之过劝汉文帝“安民”。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帝王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朝迅速灭亡。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3.解题

“过秦”意思是 “过”是 词。

“论”是一种议论文体, “过秦论”意为 4.文化常识 1)战国四公子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国的平原君(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国的信陵君(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 2)九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豫州、荆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 3)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4)合纵、连横

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亦作“合从”

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亦作“连衡” 三、 学指导与检测

导学指导 导学检测及课堂展示 1.理解全文后回答,本篇史论的中心论点是哪句?如何理解这句话?

初读 2. 按表达方式可将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细读 (一) 部分( :写

第一层: 1-3 :写 的过程。

第二层: 4 :写 的过程。

(二) 部分( :写





品读





3.作者多次运用对比手法,使其观点具有了无可辩驳的信服力。请将文中的对比找出来,说说其作用。

1




悟读



4.贾谊指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在于不施仁政,那你认为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请分条说明。

四、 固诊断。 翻译下列句子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2.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驭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捶拊以鞭笞天下。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兵而谁何?

4.天下云集而响应,嬴粮而景从。

5.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以为固。

6.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转而攻秦。



五、 考链接

1)《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一句是: 2)最能揭示秦始皇奴役天下百姓,造成人民起来反抗的一句是: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其中写他对外政策的句子是: 4)作者用 四句总结了秦占地由小到大,势力由弱到强,最终统治诸侯,长及百年的历史。

5)文章结尾一段在列举了陈涉的诸多弱点后,总结出了陈涉与当年诸侯联盟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论: 6)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9557ae6ad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