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内容提要及专家简介

2022-05-01 23:2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讲座内容提要及专家简介》,欢迎阅读!
提要,讲座,简介,专家,内容

附件1

“西部教育高层论坛”系列学术讲座内容提要及专家简介



一、内容提要

第一讲:院校研究与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创新

本报告将“院校研究”的制度分析框架和院校研究的范围及内涵有机联系起来,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生成及制度化过程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复杂过程和制度创新的独特路径。在我国工程硕士学位制度的生成和发展中,高校在制度生成阶段起了重要作用,政府在制度化的过程中作用明显,市场则在不同时期都提供了制度变革的空间。

第二讲:于危机之中重思高等教育的公共性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应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辉煌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广义上的经济学理论逻辑(涵盖企业管理学逻辑)不仅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依据,而且也的确以政策形式撬动了高等教育“量”的意义上的迅速增值,甚至于不妨称之为崛起,从而,使得中国开始跻身于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之列。然而,如果由此而自足,没有看到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没有反思作为改革理论支撑的理论逻辑所存在的缺失并在实践中产生的负效应,或许,我们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高等教育“大”而不是“强”国。此报告的基本内容是:大致梳理三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所取得成就,经济学逻辑于其中的贡献,同时,反思它为高等教育所带来的公共性危机,对今后改革路向提出思考。

第三讲:把大学作为学术组织来建设与管理

我国目前的大学制度离现代大学制度尚有较大的差距。大学作为行政组织,隶属于政府和面向政府办学,政府对大学的管理方式是直接的行政控制;大学内部的组织构架和管理机制,基本上是行政管理模式。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大学作为学者社区和学人乐园的传统,没有形成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传统。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准确把握现代大学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对大学进行准确定性与定位,需要把大学作为学术和文化组织来建设与管理。第一,要围绕大学作为学术和文化组织这一特点来重新构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大学与大学的联系;第二,要重新设计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围绕知识与学术来进行大学内部的制度安排,协调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第四讲:何谓大学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因素。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应用者,大学将从社会经济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要坚守正确的大学理念,成为学者的社团,成为探索和传播高深


学问的场所,成为探索和传播普遍学问的场所,成为独立思想和批判的中心,成为具有共同理念和目标的统一的有机体。

二、专家简介:

史静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女教授协会会长。北京市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研究会、院校研究会常务理事。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副组长。主要研究领域:高等教育国际与比较教育教育史等。90年代以来,已发表学术研究成果近百万字。近年来一直以特聘顾问的身份,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的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项目。

阎光才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工学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博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原理,比较教育教育文化和社会。主持和参加十多项国家、北京市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博士论文获中国高教育学会首届全国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论文奖。出版《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研究视角》《大学的人文之旅》等专著,在《社会学研究》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读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张应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研究》杂志执行主编。1994年考入厦门大学,师从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研习高等教育学,1997年毕业并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7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著教育学家鲁洁教授研究教育基本理论。1999年晋升教授,2001年被遴选为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学术兼职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学科组成员、中国高等教育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期刊工作分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协作组副组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兼职研究员、湖北省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成员。担任国内十余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刘宝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教育高等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主持“区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高等学校功能定位的比较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形成过程与机理的国际比较研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创新教育等著作多部。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95ee3a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