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词的诗意与解释

2023-02-09 09:05: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牧童词的诗意与解释》,欢迎阅读!
牧童,诗意,解释

牧童词的诗意与解释

张籍(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牧童词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

作者所处的时代,唐朝已经由兴盛逐渐走向衰落。中原广大地区内战频繁,人畜都要担负空前沉重的徭役负担;送粮运草,长途跋涉,牛瘦人饥,再加上官家逼催紧迫,许多瘦牛都会磨得领背出血、化脓。乌鸦喜欢啄食腥秽的腐肉,嗅味而来,所以才会有“饥乌啄牛背”的情况发生。作者为反映这一现实状况,巧妙地借助孩提未尽的牧童说出,作下了该诗。

原文: 《牧童词》 唐代: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注释:

牧童词:犹牧童歌。 稠:茂盛。

陂(bēi):池泽边的坡岸。

啄牛背:牛背上寄生有虮虱,鸟落在牛背上啄食之。 戏:玩耍。 垄(lǒng)头:田埂。 犊:小牛。

吹叶:用叶子自制的小哨,吹以取乐。


应同伴:和其他牧童遥相呼应。 鼓:甩响鞭。

触:抵触,两牛抵角争斗。 截:截割。 诗意:

村外草地去放牛,我看见村庄四面庄稼绿油油。 山坡上乌鸦饥饿啄牛背,害得我不敢游戏和翻跟头。 山坡上草多牛儿不抬头,白牛犊儿向着芦苇丛中叫个不停。 吹一声芦叶回应堤那边的同伴,甩几下长鞭浑身乐悠悠。 牛啊牛,你只管吃草可千万不要斗,你头上的角啊,皇帝有用要征收。

鉴赏:

诗的前两句,作者先交待了牧童到远处放牛的原因。“绕村四面禾黍稠”,村子周围都是庄稼地,禾苗长势正好,为了避免牛群祸害庄稼,牧童只好到远处放牛,这两句在逻辑上采用了倒置的手法,先写果后写因,突出了“远牧牛”这个结果,后文也正是围绕牧牛展开。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牧童把牛赶到了水草丰美的河边陂岸,本来是想让牛专心吃草,不用担心它们会糟蹋庄稼,这样他就能和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了。结果,陂中有很多饥饿的水鸟,它们不停地落在牛背上啄食虫虱,牧童不得不留下来看顾牛群,不停地驱赶鸟雀,其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两句写出了牧童抱怨的情绪。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因为陂中“草多”,所以牛群时常走散,在芦苇丛中的白色牛犊还不时地抬头朝空中长鸣。这说明牧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儿童眼里,这艰苦的劳动里倒也有不少乐趣。正因为牛群走散,牧童们必须分开寻牛。为了彼此联络,告知对方自己所在的位置,他们“隔堤吹叶应同伴”;为了管束牛群,牧童还要不时地“还鼓长鞭三三四声”。这两句把寻牛、赶牛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富有立体感与生活感。

诗到这里,还只是单纯的叙事写景,除了生活情趣的盎然和儿童的天真娇憨之态令人印象深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张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96b23e80f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