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之陈子昂

2022-04-14 10:10:3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之陈子昂》,欢迎阅读!
陈子昂,文学史,考点,中国,自考

2021年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之陈子昂

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出生于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一个富有的庶族地主家庭,从小养成了豪家子弟任侠使气的性格。永淳元年682)进士。他曾慷慨从军。因言事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回乡后,他被县令段简诬陷入狱,于久视元年(700)去世,年仅42岁。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这集中表现在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里。这38首诗歌并非一时一地所作,但基本上都作于诗人入仕以后,其中很多都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言失慎而被杀害者,以至人人自危。《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就是指斥这种现象的。《感遇》其十二:呦呦南山鹿,罹罟以媒和。则是用讽喻手法,表达对酷吏用诱鹿方式罗织冤狱的愤慨和忧虑。杜甫盛赞《感遇》组诗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兰若生春夏为其中第二首: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此诗全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方本身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充满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本身的年华流逝,抱负破灭,寓意凄婉,寄慨遥深。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和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作比拟,它显得格外充实而清新。

为实现本身建功立业的抱负,陈子昂再次从军。神功元年(697,他随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军次渔阳,他有感于从前此地曾有过的君臣际遇的往事,写了题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的组诗。他在这组诗的《燕昭王》里说: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怅已矣,驱马复归来。慨叹时光流逝,古人的不朽功业已成陈迹,而往时的种种际遇难见于今世,有种抱负无法实现的悲愤。在写这组诗的同时,他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天地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悲歌中,回荡着自高自大的孤傲之气,形成反差强烈的情感跌宕。自悠悠天地而言,将与英雄业绩同其长久;而本身人生有限,一旦抱负落空,只能空留遗恨罢了,于是产生了怆然涕下的巨大悲哀。这种一己的悲哀里,蕴涵着得风气之先的伟大孤独感,透露出英雄无用武之地、抚剑四顾茫茫而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全诗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呈现出一种质实清新之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971590f5c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