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体制改革

2023-10-06 14:14: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行政体制改革》,欢迎阅读!
体制改革,行政

浅析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新中国成立至今,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权力配置的调整、运行规则的确立以及法律保障的完善等方面都在不断地积极探索。其中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新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该文在回顾和总结历次行政体制改革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进行了分析。政府职能 是指“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物的管理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起的作用”。政府应在社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担负怎样的职责、发挥怎样的作用,运用怎样的方式去履行职责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对,答案也不尽相同,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本质上就是对于这些问题的积极探索。准确找到政府职能的定位、科学界定政府职能的内容、合理转变履行职能的方式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与关键。以下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入手,探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效、不足与建议。

在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往往表现在政府机构设置的改变、政府权力配置的调整上。新中国成立至今的行政体制改革按经济因素划分为两个时期:前一时期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三次改革,表现为政府职能的增减;后一部分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的改革,包括82年、88年、93年、98年、03年、08年以及今年的“十二五”规划中所提到的关于行政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侧重于职能的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不是说一个职能消失了,另一个职能出现了,而是职能重心的转移,实现职能方式的转变。从我国行政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每个时期的改革都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也并没有完全彻底地实现了行政改革的目标。但我们从整体趋势看,我国的行政改革取得的成果是不可否认的。 (一) 政府职能定位的转变

这里所说的政府职能的定位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一个理念上的转变。政府应当是对于公众需求回应的政府,应当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经历了多次改革,我国在政府职能定位有几点明显的进步。第一,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在以前,我国政府是无所不能的,其所涉及的范围从政治到社会经济甚至到每个公民的生活,事事都由政府来管理。但事实证明,政府并不是万能的,有许多方面尤其是经济领域,政府的涉足只能倒是效率的低下。于是通过职能的转变,政府权力的分化、让渡,使得我国政府转变为宏观上的管理。第二,由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就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管理着国家、管理着人民,已经在公众的心里形成了思想定式。政府通过管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来达到对国家的管理。在行政体制改革中也在逐步地对此进行转变。政府更多地是为社会各方的发展提供服务机制,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第三,由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对于政府职能的实现,一直强调的是关于此项职能实施的权力的赋予,各级政府以及政府的各部门之间着重的都是怎样掌握更多的权力。随着政府机构的膨胀、效率的低下,在行政改革中越来与重视对于行政权力的监督,侧重强调政府的职责。

(二) 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

我国政府职能主要由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构成。在当代,我国将政府职能的内容定义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前面两种职能是经济职能,后两者则是社会职能。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主要是指政府各项职能的强化,弱化以及转化。首先,在我国的行政改革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职能中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社会职能中的公共服务职能是不断地强化的。以求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弥补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为市场经济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提供制度的保障。在社会高效发展的前提下,注重维护社会的公平,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努力建立新世纪的服务型政府。其次,弱化政府的政治功能和经济方面的微观管理职能,在需要监管的地方实施有效的监管。


理顺政府与企业、事业、社会的关系,将社会事物的管理归属到效率更高的部门。最后,将社会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转移到社会群众的手中。在改革中我国政府不断探索公民参与的有效机制,让那些政府可以不管的职能交由社会中介、交由社会公众自己来管理,实现职能的转化。

(三)职能履行方式的转变

政府职能的履行方式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方面的重要表现,用怎样的方式履行职责是行政理念和社会发展的外化。 1、履行工具的现代化。 2、履行程序的法制化。 3、履行主体的多元化。 (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对策

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起点和关键,为了更快地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切实转变政府行政理念。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意识的指导的。政府成员只有彻底转变行政理念,才能更科学的定位自己的角色,真正为公众办实事,明确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社会公众只有彻底转变行政理念,才能摒弃“官本位”的思想,意识到自己的主体意识,避免在行政改革中的被动地位,真正参与到行政改革中。

2 全面调整各方利益关系。在行政改革和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于社会弱势力量,有利于各方利益的协调。进一步加强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政府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使职责与权力相统一。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是行政主体更加多元化。

3 努力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服务职能的强化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政府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效能的提高,来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平竞争,宽松的发展环境。为社会同更加优质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来促进社会教育平、社会收入公平、资源分配公平。

4 不断推进行政法治建设。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途径。继续进行行政法治建设,将行政过程的各个阶段尽量纳入法治范围,将政府职能在法律范围内进行界定,是政府行政规范化的保证。通过法律形式对行政权力进行规制、对公众利益进行保护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保证政府职能高效、规范履行的前提。只有这样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才能稳定、高效地进行。

总之在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人的观念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不管是政府角色的定位、政府职能内容的转变还是履行职能方式的改变都需要先转变观念。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成,不肯一蹴而就的。虽然现阶段存在着一些欠缺,但整体上还是取得较大的进步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9a5f49c26fff705cc170a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