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五法

2022-09-08 15:00: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五法》,欢迎阅读!
议论文,论据,事例,分析

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五法



1.探因析例法

探因析例法,就是探究某事例的深层次原因,以求发现事物的核心、本质,揭示其因果逻辑关系,使内容深刻。例如:

有时,人们会生发这样的慨叹: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不能说没有偏差。很多人认为,只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用狭隘与拔高的标准来衡量,称得上英雄的屈指可数。实际上,“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百姓。设想一下,如果张丽莉没有遭遇车祸,如果吴斌没有遭遇夺命的铁片,这两人是不是可称为“英雄”?很难回答。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步到,可以把一个不在“编制”内的教师、一个平凡的司机和英雄联系在一起,哪怕她是一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他是一个行车十年无事故的优秀员工。

罗曼·罗兰说:“英雄是以心灵使自己更伟大的人。借用来评价张丽莉、吴斌很是贴切。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张丽莉”和“吴斌”,只是因为他们离我们太近,就如初春细雨中的小草,被方方面面给忽视了。英雄就在身边,可我们却一直在呼唤英雄,寻找英雄!

多有意思的悖论!

(高考作文《草色遥看近却无》)

在此,作者先摆出观点,在列举“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最美司机”吴斌的事例后,运用探因析例法一层一层地揭示出“为什么英雄只在远方?我的生活中何日英雄突现”的深层原因——只有做出惊天动地大事的人才是英雄,只有媒体铺天盖地宣传的人才是英雄,而揭示出是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这一偏差所造成的原因。本段文章体现了“正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逻辑思维程序。

2.对比析例法

对比析例法,即把正反两面的事例对照起来分析,找出异同,通过对比,能极其鲜明地证明观点和强化观点。例如:

那么,当慈善也遭遇“滑铁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一个施善者,有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国富豪陈光标高调行善,在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与高调。在他的每一张宣传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过他援助的贫苦百姓。但是那些解决了生活困难的农民,即使是笑着的,也难掩一脸的卑微与怯弱。陈光标这种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无疑是伤害了他们的尊严,活活地挤走了他们的骨气。相反,青岛市的微尘就做得比陈光标好多了。微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组织,由无数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却不留名,不求回报。这种慈善方式不仅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还很有可能感动他们,从此也加入微尘行列。由此可见,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实大不相同。穷人也有尊严,当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慈善的本意是帮助他人,不仅是物质上的,也有心灵上的。因此,用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人。

其次,作为一个受善者,要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事,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古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终活活饿死在街上。且不论施饭者态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险时仍争一时意气,往往得不偿失。接受他人资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点骨气,但这并不代表盲目拒绝他人好意。台大校长黄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鲁去感谢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国大妈却一脸严肃地拒绝了,并要求他去帮助更多的人来感谢她。黄中天谨记在心,一生中资助了无数学子。黄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该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过的善意经自己的手向四周扩散,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远。


(高考作文《当慈善遭遇傲骨》)

在本段文字中,作者以陈光标高调行善,获得无数荣誉的同时,也一直饱受诟病为反面例子,以“微尘”给需要的人送去钱财,不留名,不求回报却能给受助者留下足够的尊严为正面例子,在正反两面的对比之下,到底应该怎么去行善的答案已和盘托出,其观点也得到强化。对比析例法在论证过程中常常以“相反、反之、恰恰相反”之类的关联词来表明逻辑思路。

3.假设析例法

假设析例法,就是把假设的相反情形及结果,与原事例或所持观点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论证论点的成立。例如:

在我看来,学不会停顿的人是难以成就梦想的人。因为,不会停顿思考就犹如行尸走肉,一直往前走,可是行走过程中碰到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学习,这些他们全都看不到。他们的思想停留在追梦的起点,这必然难以引领他们到达追梦的终点。试想一下,若是当初革命党人没有在与敌对抗的过程中停留下来,召开会议,总结过去的失败教训,提出更适应现实情况的方针政策,他们能摆脱敌人的围剿,顺利会师吗?

(高考作文《顿而知之》)

运用此法时,往往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求得在假设的对比中强调论点的效果。本段文字先摆出“学不会停顿的人是难以成就梦想的人”的观点,然后以“试想一下”进行假设论证,并以“革命党人”为例,以反问的语气做出了肯定的回答,从而使论点成立。假设析例法在论证过程中常常以“如果……哪能……”“假如……那么……”“即使……也……”类的关联词来表明逻辑思路。

4.归纳析例法

归纳析例法,是在论证中列举了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结构形式一般为先归纳共性,然后列举事例,最后揭示实质。例如:

古来圣贤,不乏落寞失意之人,只因他们在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污浊社会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守自己的追求,不为他物所主导。于是成就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充实与幸福,成就了欧阳修于深山与民同乐的高洁情怀,成就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往事如烟话沧桑,相信在抵过千百般困难后,他们叩问心灵,会振臂齐呼:“我愿意!

(高考作文《叩问心灵》) 本段运用了归纳析例法。段首,作者以“古来圣贤,不乏落寞失意之人”一句亮出观点,概括了下文所引论据的共性和实质,接着列举陶渊明、欧阳修、范仲淹三人愿意坚守自己的心灵,坚守自己的追求,不为他物所主导的事例,再次点题,回扣论题。在论证过程中,归纳析例法常常以“总之、一言以蔽之、以我之见、由此看来”之类的关联词来表明逻辑思路。

5.评价析例法

评价析例法,就是通过提示论据所蕴含的意义,或予以分析评价,或揭示其危害,从而证明论点提出的看法和主张的影响、价值、效果等。例如:

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着追求于某种恒久的价值。这价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饱,在爱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那里便是揭破一切的谎言。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有讲述这样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梭罗在这里暗示我们:一旦认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地追求。回望历史长河,又有哪一个伟大成就不是源于创作者的爱?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汹涌而来,凡·高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顿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个不是饱含着创作者澎湃的激情,穿越千古破空而来?


(高考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以“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着追求某种恒久的价值”一句提出其看法和主张,然后分析“这价值”在袁隆平、爱因斯坦、乔治·奥威尔等人心中的定位,及其人生追求的价值、效果,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看法和主张的正确,析例透彻,评价中肯。在论证过程中,评价析例法多以“总之、一言以蔽之、以我之见、由此看来”这一类关联词来标识分析评价的逻辑思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9cea40e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