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阈值] 阈值

2023-04-29 21:29: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命阈值] 阈值》,欢迎阅读!
阈值,生命

[生命阈值] 阈值

[生命阈值] 阈值



生命,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歌颂的永恒主题。生命是地球上,或者可能是宇宙中最伟大的作品。人的生命是生命的最高级形式。它的复杂性至今无法模仿和仿制。英国作家温莎乔尔顿曾写过一本书,名字叫《身体的艺术品――一次身体内的旅行》,那里面披露了好多身体内令人惊诧的数字,比如每一秒钟我们身体就有5000万个细胞死去,同时又有相同数量的新细胞生成。这是任何自动化的机器难以完成的,简直太精密太神奇了。

如果人造的这么精密的机器,一定非常娇贵。多台高级计算机组成的系统,操作时稍有不慎可能失灵。但生命系统却非常皮实。它经过亿万年的演化和风雨洗礼,形成了一定的弹性。生命的阈值就在这弹性内。生命在它各个分系统和组成的各个部分中都表现出特定的阈值。生命阈值是人在亿万年进化中形成的,对固定的。因此,不能随意超越或不及,否则生命便不能承受其累,疾病便要发生。这个生命便在为建立新的阈值的进化中贡献出自己。

为了进一步说明生命阈值,我们先来看看人生经常遇到的压力和生命的关系。压力对生命的损益,曾经让科学家莫衷一是。大部分科学家认为,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是导致亚健康状态、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的重要原因。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长期研究,认为压力不仅对高血压、心脏病等有影响,而且压力激素,如皮质醇,还会使人的大脑萎缩。但有的医学家指出一个事实,就是在战争期间,人们的压力虽然很大,却很少得病。最近美国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通过老鼠实验证明,短期压力能增强免疫力。奥地利科学家波尔塔教授就认为,如果没有压力,人类早就灭绝了。没有压力就没有进化。因为当人有压力时,肾上腺素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增高会激发人们的活力,并且有助于人们做好应对紧急状况的准备。当战争降临到我们头上时就是这样。但是科学家们又指出,一旦压力过大,持续时间过长,肌体就难以承受,就会患病。

这说明压力对于生命的损益,有一个程度和时间问题。当压力大小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值,对人是有益处的,这个值就是生命的阈值。超过或不及对人的健康都无益。

1




生命不但在精神承受力方面有一定阈值,在身体其他部分也都如此。就拿吃来说,当吃进的食物不能满足身体运行的需要,且持续一定时间后,身体可能得病。但当吃进去的食物超过身体运行的需要,也会患病。吃多少对人最合适,有一个恰当的值。现在国际上通行的建议是,每人每天盐的摄入量最多为6克,人错误的认为盐摄入量越少越好。但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盐业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减少盐的摄入量对人的健康没有太大好处。他们认为只要不超过16克,对血压影响非常小,但过量,如每天每人20克以上,还是会增加心脏病的发病率。 科学研究证明,人体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也是如此,不足不行,超量也有害。比如补钙。缺钙的症状我们比较了解,过量补钙也会引起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最新研究证明,长期血钙浓度过高,钙会沉积于眼角膜周边,影响视力;沉积于血管壁上,加重血管硬化等。 另外,如身体内的酸碱平衡度,人耳对声音的需求量、运动的程度、对水的需求量、对疾病的承受力、身体对射线的耐受等等等等,生命运行中随处都表现出自己的阈值,这是生命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度。在这个适应值中,个最适合生命的最佳阈值,如上面提到的压力,最佳阈值就是对自己正好的那种压力,在最佳阈值上下有最高阈值和最低阈值,这最低阈值和最高阀值之间就表现为生命的弹性。生命可以在弹性空间运行,但是,生命只有运行在最佳阈值时才能表现出它的生机和活力。中医治疗说到底就是协调关系,使人体各系统运行处于平衡自然状态,也就是处于生命的最佳阈值状态。如果我们平时把自己身心始终保养在最佳阈值状态,或起码保持在弹性阈值内,就可能不会得病或少得病。 对生命阈值内涵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逐步深化的。但对这种生命现象的总体、规律性的认识,中国古代科学家已经萌发,并且运用指导养生。如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很多人就认识到这点。《中庸》一书中就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它认识到情感调节到一定程度,是人类长养的最佳状态,符合天下万物运行的规律。所谓“中”,就是生命的最佳阈值。在这个阈值内,生命就“和”。“和”用今天话讲,就是和谐,顺畅。明代养生家祝允明更明确指出:“耳目之视听所以养心,亦所以病心。中则养,过则病。”他认为生命在最佳阈值内就是保养,过了这个值就会生病。中国古代医学由于从现象的相互关系中把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9dbb6d0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5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