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思考

2023-04-24 16:2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思考》,欢迎阅读!
本土化,全球化,国际化,背景,思考

浅谈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思考

面对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的问题,人们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把教育的全球化、国际化当成是实现民族教育现代化的一次发展机遇而不顾一切地追求,去顺应全球教育的同一性、国际化,其结果显然是要丧失文化和教育的自我;另一种情况是,把教育全球化、国际化过程的实现当作西方殖民统治结束以后西方对第三世界及非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种文化殖民,因此,这些国家就以自己的文化传统来抵御全球教育的趋同化和国际化,当然,这可能会使他们丧失顺应潮流、推动民族教育实现现代化的机遇。我认为:在全球教育国际化的同时,各国家、民族的教育本土化和教育国际化之间不应该成为一对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概念,在此背景下,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的独立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该得到强调;珍视和保护世界上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是国际性教育组织对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追求。 当今社会,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它由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所促成。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风险和严峻挑战。

二、经济全球化推动教育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教育的国际化,加强了各国之间在教育资源方面交流。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适应国际交往和发展的需要,要培养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经济全球化是教育国际化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教育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当前,我们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因而教育也应全球化、国际化。教育要适应国际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要突破观念和文化差异的障碍。经济全球化也会带来挑战和风险,一些西方国家乘机大量输出文化、政治、价值观,大肆推行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要迎接这些严峻挑战,民族国家尤其应当保持自己教育的本土化——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这种人才能立足于本土,放眼于世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一句话,所谓教育的国际化,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教育的本土化则是国家基于本民族的文化发展与忧虑下的对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的回应及其完善民族文化的努力。它倾向于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平等对话、交流与合作,是人们对教育国际化趋势的主动适应或积极选择的结果,因为,民族的独特文化正是确认其国家认同的重要支柱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是一种内在统一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国际化的出发点与归宿就是本土化,因此,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

。我们应以科学、合理的文化价值取向为指导,正确把握教育国际化、本土化之间的在此基础上,达到吸纳与扬弃基础上的综合平衡,教育的本土化、民族化和代替国际化应该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和谐发展才是提高发展中国家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关键。

四、正确把握教育国际化与教育本土化的综合平衡,快速推进我国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1.要树立教育国际化的观念。我们必须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本着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拿来主义原则,把握好,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意抵制来自西方的腐朽、反动的东西。也要看到它积极的、主流的一面,早主动早适应,早介入早得益。加入教育国际化的行列,一方面可以给我国带来巨大的教育市场和教育资源,对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对外开放我国的教育市场和教育资源,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推动我国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要确立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应培养学


生具有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国际知识。

3.要构建教育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我国在课程体系和教育内容上必须在课程结构上作较大的改革。首先,在公共基础课和文化素质修养课中开设国际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等课程。其次,应在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及时补充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再次,应选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吸引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

4.要加强教育国际化的交流。必须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世界科学术发展迅猛,各国只有加强交流和切磋,才能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

5.要积极发展国际合作办学。开展国际的合作办学加快我国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不仅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在普世教育价值标准的衡量下,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确有值得落后的民族国家学习、借鉴之处,事实上,近年来,一些著名的欧美、日本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实践模式也给中国的教育发展、完善做了些外在的推动与贡献。但这是中国教育理智的拿来主义,这是人类优秀文化的国际间交流,而不是择其一者而从之教育在保持民族化、本土化牛长的前提下,顺应教育国际化要求,这绝不是文化保守主义,而是基于发展中国家国情的教育现实改良。这是推动民族国家教育本土化、现代化发展的最明智的选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9ddfcb7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