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美景》教学案例覃辉辉

2022-08-15 07:17: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中的美景》教学案例覃辉辉》,欢迎阅读!
辉辉,诗中,教学案例,美景

《古诗中的美景》教学案例覃辉辉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所街乡完全小学415300 教学篇目: 《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议题解读: 本议题基于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走进大自然进行设计。通过这组群文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的意境美并以此发散开来,感受诗人或婉约恬静或豪迈奔放的诗词风格,体会诗人在诗词中寄托的或忧愁失意或喜悦的感情。 文本分析: 《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五言绝句。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第一句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作了准备;第二句中日暮客愁新的原因;最后两句,因为野旷所以天低于树,因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树、人和月的关系,写得恰切逼真。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五首组诗,描写了作者乘船游览西湖时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前两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表现了船上泛游的情趣;第三首诗以野生植物自况,隐含希望再受朝廷重用之意;第四首诗写越女的无忧无虑,对比自己的多愁失意。第五首诗反用古诗句意,体现了淡然与豁达之情。这组诗构思巧妙又不着痕迹,作者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作于他贬官闲居江西之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这阙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恬静自然,生动逼真,用平淡的景物表现出作者淡然物外的境界。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本组古诗让我们看到了古人深厚的写作功底,三首古诗都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自然景色,除了景色之外,这三首诗歌都寄托着诗人仕途失意的愁苦,渴望再次受到重用的盼望与渴望而不可得之后的释怀。诗人豁达的心境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首诗歌背后,都有一颗得之我幸、失之淡然的灵魂。 阅读本组文本,学生不仅感受到古诗中优美恬静的美丽风光,更能从中受到感染,体会诗人的淡然与豁达之情。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理解诗意。 2.通过对比与反复朗读,感悟诗词中描写的画面,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品味语境,体会情感。充分展开想象,感受诗词中的美景与作者的诗词风格。 二、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熟悉三首古诗。 2.《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古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简介。 三、教学过程 ()出示课文,揭示议题。 1.出示三篇课文,总结共同的主题——走进大自然。 2.在古代诗歌中,有许多作品都描绘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诗歌,去领略诗人们向我们描绘的美丽画卷。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朗读《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准字音。 2.根据注释自行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逐字逐句进行翻译。 3.找出诗歌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诗句。 (三)探究古诗,反馈交流。 1.自由读古诗,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首诗词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2)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统整全篇,感受情感。 1.这三首古诗表达的诗人情感与写作背景有哪些相同之处?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本次交流与此表格的重点在于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古诗之中的意境美初步感受诗人的感情。) 4.总结全篇。 这五首诗歌都写了诗人面对仕途失意保持淡然的豁达胸怀。作者一生英伟磊落,哪怕遭遇贬谪也毫不在意,从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在秀丽的大自然风光中修身养性、纵声高歌的这份豁达,实则是我们应该体会并学习的人生态度。 补充阅读: 资料1:古诗译文。 《宿建德江》: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滚如同打翻的墨砚与远山纠缠。一会儿我的小船突然多了一些珍珠乱串,那是暴虐的雨点。一阵狂风平地而来,将暴雨都吹散。当我逃到望湖楼上,喝酒聊天,看到的却是天蓝蓝,水蓝蓝。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边的明月升上了


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急急地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个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资料2:诗人以及写作背景介绍。 《宿建德江》:孟浩然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离乡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愤。《宿建德江》当作于作者漫游吴越时,与《问舟子》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是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五首组诗,描写了作者乘船游览西湖时所看到的情景,展示了西湖奇妙的湖光山色,隐含希望再受朝廷重用之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期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9fbb96c1b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f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