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面试(文化教育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23-02-05 04:2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家公务员面试(文化教育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欢迎阅读!
国家公务员,文化教育,真题,历年,汇编



国家公务员面试(文化教育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 (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题型有:1.

1 请从领导学角度,联系实际谈谈对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看法。

正确答案:(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教育是基础。把教育置于先行的优先位置,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如果教育改革成功,我国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人才优势即最重要的优势地位上。相反,如果这一改革不能成功,将严重削弱我国的竞争力。 (2)应试教育也培养出不少人才,不可一笔抹杀,但过分强调升学率,学生就会被题海淹没而不能自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一味强调升学率,会使升学成为孩子出路的最佳选择,升学率高低成为学校质量高低的唯一尺度,德育只是配角或点缀而已。如果不抓德育,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必将滑坡。至于美育,马克思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可缺少美育,培养健壮体魄和顽强意志有着特殊作用的体育,也应更加重视。 (3)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德育放在核心地位,把智育的重点放在了思考力、创造力、技能技巧的培养上,把体育视为贯彻人本原则的重要途径,把美育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不可或缺的一环。总之,素质教育是朝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 涉及知识点:文化教育



2 教育部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进一步的改革发展是要解决好“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这一重大问题。请你根据了解的情况和工作实践,谈谈高教厅当前应如何抓好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工作。



正确答案:(1)要明确指导思想,真正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大对教育教学各项工作的投入,从严治校。 (2)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德育工作,搞好“两课”改革,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4)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激励机制。 涉及知识点:文化教育



3 怎样理解科教兴国战略,请结合实际谈一谈。

正确答案:(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坚持教育为本,把教育科技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使经济建设步入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 (2)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的载体是现代化的科技专家,科技专家的培养在于教育从整个社会来说,综合国力的基础也在于教育由于知识经济的本质在于不断创新,作为创新基础的学习就成为全社会首要的任务,因而必须健全和完善包括义务教育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终身教育体系。 (3)有人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科学”仅理解为或偏向于理解为自然科学,而把哲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排除在外。这是误解。 ①没有系统学习作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的哲学不可能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 ②任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成果都必须借助于社会决策和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领导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从特定的意义上说,是更为重要的第一生产力。 ③有些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传播学等,它们同生产力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 涉及知识点:文化教育



4 目前有人提倡高校教育要以书本理论为主,有人提倡高校教育要以社会实践为主,谈一下你的看法。



正确答案:(1)我觉得高校教育一味地以书本理论为主或是以社会实践为主都是不可取的。所以题目中两类人的提法我都不赞成。我觉得高校的教育应该是书本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 (2)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理论学习、案例学习、实践学习与反思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和教学模式,培养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新一代大学生。书本理论很重要,作为高校毕业的学生必须学习高校教育的基本理论。而且书本理论也是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学习前人的经验是很有必要的。 (3)历史经验表明,如果高校教育一味地注重理论教育而轻视实践教育是不可取的。培养一大批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人才,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但社会却得不到真正需要的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要既懂理论又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人才。而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所以高校的教育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这才真正完成了其使命。 涉及知识点:文化教育



5 近几年,花季少年校园施暴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对此,你怎么看?

正确答案:校园本应是孩子们学习的净土,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暴力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尤其是花季少年的频频施暴,手段之狠毒、下流,更让人触目惊心。 血淋淋的案例告诉我们,心理上的狭隘、自私、唯我独尊和好占上风,是花季少年成为暴力恶魔的内因。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当今,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以在成人世界里找到相应的辐射源。比如不少学校把“生源”当成了学校的命根,德育教育在更多的时候成了一种摆设;部分家长管教方法过严,或者过于溺爱,或者疏于管教,很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失衡,形成一种“攻击性人格”;一些不法书商和电视、电影、网络媒体唯利是图,把迷信、色情、暴力等精神垃圾毫无遮拦地灌输给青少年……所有这些,构成了滋生校园暴力的温床。 由此可见,遏制校园暴力、铲除滋生“少年魔头”的温床已成当务之急。全社会都应对此高度重视,联手设置“防火墙”。学校、家庭必须用自己的爱心、诚心、信心、耐心,当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守门人”,不只是保护,还有了解、沟通、理解和教育。电视、电影、网络媒体也应为孩子提供更多健康的精神产品,切忌在未成年人面前播放带有暴力行为的影片。如此,方能让花季少年告别暴力,校园一片洁净。 涉及知识点:文化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03a407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