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学概论-考试资料汇编

2022-05-06 12:2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林学概论-考试资料汇编》,欢迎阅读!
林学,资料汇编,概论,考试

学习-----好资料

基础知识题

1.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包括灌木、草本植物以及 其他生物在内,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密集生长,能 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

2森林分布的一般规律?

-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水平地带性:在地球表面,气候条件特别是热 量和水分状况随纬度和经度呈现出有规律的递变, 从而引起森林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的现 象。

垂直地带性: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植被分布呈 现有规律的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森林分布的垂直地 带性。 3森林分布的水平地带性?

在地球表面,气候条件特别是热量和水分状况 随纬度和经度呈现出有规律的递变,从而引起森林 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的现象。

4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 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5植物分类的方法?

一人为分类法;二自然分类法,根据植物进化 中亲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作为分类标准,依据最能反 映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中的主要形状进行分类。 6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分类学上一个基本单位,也是各级单位的 起点。 种是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产物,同种植物占 有一定自然分布区,具有基本相同的形态特征、生 理特征和生态学特性;具有相同的遗传形状,能进 行自由交配,产生有正常生育能力的后代;与边缘 种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亚种是指在不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生 境不同导致植物在形态构造或生理机能上的差异。

变种是指具有相同分布区的同一种植物,由于 微生境不同导致植物产生可稳定遗传的形态差异。

变型是指具有微小的形态学差异,但分布没有 规律的同种植物的不同个体。 7植物检索表的种类?

平行检索表、定距(等距)检索表 8植物界的基本类群?

根据植物体形态构造表现的原始与进化、生殖 过程中受精卵是否在母体内发育形成胚,把植物界 划分为低等植物 和高等植物两大类群,或化分为无 胚植物和有胚植物两大类 9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 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 相依存构成的一个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生态学功能 单位。

构成系统至少要有 3个条件:1系统是由许多成 分组成的2各成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3系统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

生态系统强调的是系统中各个成员的相互作 用,所以几乎是无所不包的生态网络。

组成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成分,非生物环境 阳光、温度、空气、水份、土壤 ,生物成分包括生 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0生态系统的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海洋、湿地、 荒漠、冻原、淡水(河流、湖泊、池塘)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包括城市、农田和人工林生态系统。 11生态系统的功能?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12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开放性、运动性自我调节性、相关性、演化性 13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森林生态系统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与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功能单元

14森林的分布地区?

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15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 统、硬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生态系统、寒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 、寒 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

16生态平衡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

更多精品文档

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 和统一的状态 17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18苗圃的类型?

固定苗圃:又称永久苗圃,使用年限可达十几 年或几十年。面积大,便于集约经营,应用先进的 生产技术和实现机械化;便于安装现代化的育苗设 施;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临时苗圃:为完成某一地区的造林任务在造林 地区内或附近临时设置的苗圃。使用年限较短,面 积较小,苗木种类较少。

19种子消毒常用试剂

福尔马林、硫酸铜、高锰酸钾,也可用敌克松 粉剂拌种。

20种子催芽的概念

种子催芽一一人工采取各种方法处理种子,促使种 子萌发的过程。

21催芽的方法?

层积、水浸、药剂催芽和新技术的应用。

22苗床育苗方式? 高床、低床

23播前土壤处理方法? 1. 高温处理土壤

1)烧土法 2)炒土法60 "C 少量土( 3)火 焰土壤消毒机处理 2. 药剂处理

1)五氯硝基苯混合剂(2 苏化911基硫化钾) 3)敌克松 4)硫酸亚铁(黑矶) 25苗木越冬死亡的原因?

1)生理干旱2)地裂伤根3)冻死(以生理干 旱致死的最多)

26插穗生根的类型? 1.

皮部生根

类型 2.愈合组织生根类型 3.

间生根类型

27嫁接方法?

枝接和芽接2种:1.芽接:T字形芽接、方块芽 接、嵌芽接等。2.枝接:切接、劈接、舌接、合接、 腹接、皮下接

28影响移植苗成活的关键因子?

苗木移植后的成活和生长取决于水分,养分和 能量三

大平衡。水分平衡是决定苗木成活的关键, 而养分和能量平衡决定了成活后苗木的生长发育。 29种子品质包括?

种子品质包括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两个方面。 质量指标:物理指标和发芽力指标

30种批概念?

指种源相同、采种年份相同、播种品质一致、 种子重量不超过一定限额的同一树种的一批种子。 31净度--是被测定样品的纯净种子重量,占被测样 品各成分的总重量的百分

32发芽率--正常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总数的百分 33种子休眠的类型?

1. 强迫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因外界条件不能满足 发芽需要的条件,使种子一时不能萌发。 条件:满足发芽需要的条件立即发芽

2. 生理休眠:满足发芽需要的条件,种子仍不能萌 发。 34种子休眠的原因?

1. 种皮影响(致密、坚硬)2.生理后熟3.抑制物质 的存在 35种子贮藏方法及其条件? 一、 干藏法

1.

普通干藏法(短期贮藏 2.

密封干藏法。条件:

0-5 C密封3.库存法 库内有调温、调湿通风设备。 二、 湿藏法条件:0-5 C经常保持湿润1.室外坑 藏与湿沙混合2.室内堆藏

36生理成熟概念? 种子成熟过程中,当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胚 具有发芽能力时,即达到生理成熟。 37采种方法?

根据成熟后种实的脱落特点,种实大小、树体高度, 采用不同的采种方法。

1. 地面收集2.树上采种3.机械采种

38种子调制的概念? 采种后对果实和种子进行的干燥、脱粒、净种和种 粒分级等技术措施的总称。目的是为了获得纯净而 适宜贮藏运输和播种的优质种子。

39种子安全含水量?

种子安全含水量:种子能维持其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含水量称种子的安全含水量,也叫临界含水量或称 标准含水量。

40种子生活力鉴定方法? 目测法、染色法、发芽实验法。

41种子干燥方法?

人工、自然(晒干、阴干)、机械干燥

42自然干燥方法包括? 晒干、阴干

43林木群体生长发育阶段?

1. 幼苗阶段2.幼树阶段3.幼龄林阶段4.中龄林 阶段5.熟林阶段6.过熟林衰老阶段 44森林生产力概念?

是指单位林地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生物量



45立地条件、立地质量?

立地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 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及 生物因素。 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 型的生产潜力

46基准年龄?

基准年龄:是指林分生长趋于稳定时的年龄



47立地类型?

根据生态学特性相对一致而划分出的立地组合。

48森林的立地因子包括?

1. 环境因子2.植被因子3.人为活动 49立地分类?立地分类的基本单位?

立地分类指的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基本相同、 立地生产力水平基本一致的地段的组合。

立地分类系统、立地区域、立地区(区划单位);立 地亚区、立地类型小区、立地类型组(分类单位)

立地类型(基本分类单位)

50林种?

防护林、 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 林。

51森林按功能分几类? 生态公益林、商品林。

1.生态公益林按事权等级划分为 国家公益林和地方

公益林。

2、生态公益林按保护等级划分 特殊、重点、和 一般3个等级

52造林树种选择的原则?

1适地适树原则2经济原则生态原则 53适地适树的概念?

使树种的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 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尽可能取得最佳效益。

54林分结构概念?

林分结构是指组成林分的林木群体各组成成分的时 空分布格局。

55林分结构包括?

林分水平结构(林分密度,林木配置)

,林分垂直结

构(树种组成、树木年龄),林分年龄结构林分组成 结构(林分的树种比例、林分起源或营造时间)

56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数量。 57造林密度作用规律?

1 密度与树冠的关系 随密度增加,树冠减小, 密度与树冠呈反比。

2 密度与直径生长的关系 密度越大,直径生长

小,密度与直径呈反比关系。 3

密度与树高生长

1 )在中等密度范围内,密度对树高生长作用不 大。2 郁闭初期,以密促高作用,到中、后 期随着密度提高,树高减少。 4 密度与根系的关系 随着密度增大,根系数量 少,密度与根系呈反比。 5

密度与材积(蓄积量)生长的关系

1 )对单株材积,密度增大,平均单株材积减小。 2 )林分密度较小时,随密度增加蓄积量增大;当

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蓄积量不再随密度增加而 增大,维持在一定水平。这个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树 种、立地和营林技术等因素。

6 密度与材质的关系

密植林分,树干较易通直(主要对阔叶树种而

言),形饱满(尖削度小),分枝细小,有利于自然 整枝及减少木材中节疤数量及其大小。稀植林分则 相反。

学习-----好资料

当然,林分过密,干材过于纤细,树冠过于狭窄, 也不符合用材和健康要求。

58确定造林密度的方法?

1经验法2试验法3调查法4查图表 59种植点配置方式? 1 行状配置(①长方形配 ②正方形配置③三


角形配置) 2 群状配置

60树种组成--指构成森林的树种成分及其所占的比 61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

62种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树种,通过相互作用对另一方 生长发育及生存所产生的利害关系的具体表现。

63混交类型和混交方法有哪些? 南方地区: 1.与杉木混交树种2.与马尾松混交树种 3.与桉树 混交树种 北方地区:

4.与红松混交树种 5.与落叶松混交树种 6.与油松混 交树种7.与杨树混交树种

混交方法一一指混交林中各树种栽植位置在造林地 上的排列或配置方式。

1.株间混交2.行间混交3.带状混交 4.块状混 5.植生组混

64混交比例?

混交比例一一是指造林时每一树种的株数占混交林 总株数的百分比。

65造林整地方式?

全面整地:适用于地形平坦、无风蚀地区 局部整地:分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两种方法适用于 山区、风蚀严重地区 带状整地特点:①带与带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保留 其原生植被②沿等高线整地

66造林方法包括?

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分殖造林 67影响苗木成活的关键因子是?

种子内在因素:种皮结构、内含物构成、种子含水 量以及种子成熟度

种子外部条件:空气相对湿度、相对温度、通气条 件以及生物因子

68苗木的保护和处理?

苗木成活的关键:保持苗木体内的水分平衡,苗木 体内的含水量是影响生活力的最主要因素

1. 实行丛起丛植2.沾泥浆3.浸水处理 4.吸水剂处理

地上部分截干、去梢、剪除侧枝、除枝叶、喷化学 药剂、蒸腾抑制剂等

化学药剂:1.0%苹果酸、1.0%柠檬酸、1.0%脯胺酸、

1.0%丙胺酸、0.3%磷酸二氢钾溶液浸根 30分钟 用:减少蒸腾,提高抗旱能力 阻止水分从小气孔 溢散(蒸腾抑制剂) 69播种方法?

1 .撒播。不整地、不覆土、裸露状态下成苗①适用 中、小粒种子②条件人烟稀少、大面积荒山造林③ 特点成本低,种子浪费多

2. 条播概念:按一定的行距将种子播种于造林地的 方法。 应用:地势平坦的山区、半山区、平原 采用 机械化、半机械化方法

适用:灌木及栋类树种 特点:用种量大,造林成本大 3. 穴播

概念:按一定的行距和穴距挖穴播种的方法 适用:

各种粒径的种子

特点:灵活省工省种子

4. 块播概念:小块状地密集大量播种的方法, ①适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及沙地造 林②要求:最小面积1m2③特点:可形成植生组,具 有群状配置的优点

70分殖造林--采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或营养器官的一 部分作造林材料的方法

71分殖造林包括?

一、 插干造林高干插干造林、低干插干造林 二、 埋条造林 三、 分根造林 四、 地下茎造林

72城市林业与城市园林的区别? 城市园林:注重造型、造

更多精品文档

景、美化城市,对城市生 境改善重视不足;

城市林业:注重森林多效益的发挥,并将其生态功 能放在首位,立足城市,它不仅重视美化城市环境, 更注重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城市林业的实质是城 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系统的融合。

73植物病害症状类型及其原物的主要种类群? (原

物:非侵染性、侵染性)

1)白粉病类(2)锈病类(3)煤污病类

4

霉变类(5)斑点病类 6 )炭疽病类(7)花叶病 8 )溃疡病类(9)腐烂病类 10 )腐朽病 类(11)肿瘤病类

12 )萎蔫病类(13)从枝病类 74植物病原物传播途径?

1气流传播(2)雨水传播(3)介体传播(4)人 为因素传播(5)植物传播

75常见的森林虫害类型?

(一) 叶部害虫1、松毛虫类2、蚜虫类3、蛾类4 叶蜂

(二) 枝干害虫1、天牛类2、疥虫类3、小蠹类 (三) 苗圃害虫 1、地老虎类 2、蝼蛄类3、金 针虫类

4、蛴螬类 (四) 种实害虫

简答题

1. 简述层积催芽的作用?

层积催芽一一把种子和保湿基质混合或分层放置, 促进种子催芽的方法。

①解除休眠②完成生理后熟③种子内含物发生变化

ABA/ GA

④酶的活性增强,生物代谢朝着发芽方向发展 2. 简述影响种子寿命的外界因素?内部因素?

一、 内在因素1种子的成熟度 种皮还不具备正常 的保护功2种子本身的条件 机械损伤:相对面 积大,易从空气中吸水 不饱满:失去种皮保护,霉 3种子的含水量 二、 环境因素1空气的相对湿度 2温度3通气4 物因子 3. 简述提高森林生产力的途径?

1 选用培育方式 天然林分布广的地区,采用异 龄林经营、天然的育林方式;商品林采取人工造林 方式。

2 遗传改良 提高材料的遗传品质,包括速



性、丰产性、优质性、抗逆性等。 3 林分结构调控

4 立地的选择和调控(适地适树

科学管理)

4. 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1 选择

选树适地: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造 林树种。

选地适树:根据发展的造林树种寻找与之相适应 的造林地。 2

改造

改树适地:改变树种某些特性,使之能适应造林 地条件。如通过选种、育种、引种驯化等措施改变 特性,增强树种耐寒、耐旱、耐盐等特性。

改地适树:改善立地条件以适应造林树种的生长。 如通过整地、施肥、灌溉、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 林地的生长环境,使其适应树种生长。如:排灌洗 盐使杨树在盐碱地生长

5. 确定造林密度的原则? 1经营目的

主要反映在林种和材种上,要考虑结构和功能的 统一。 2 造林树种(喜光、耐荫、速生(杨树、白桦) 3

立地条件

6. 混交林的特点?

1)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林产品种类和数量增加, 主干通

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干材质量好。

林分稳定

食物链较长,生物多样性高;根系发达,抗风、抗 雪压能力强;降低森林火险。 3充分利用营养空间

喜光与耐荫、深根型与浅根型、吸收根密集型与分 散型、速生与慢生、

4 改善立地条件改善林地小气候 ,凋落物的数

量、质

5 有利于森林综合效益发挥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大气、 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生态系统修复。 7. 造林整地的作用? 1 改善造林地立地条件 2 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容重、空隙度、通气性、土壤结构等发生变化, 有利于有机质的形成和微生物的活动。

3 改善土壤的化学性状 PH 缓冲性 4 减少杂草、灌木危害及病虫害的侵扰 5 加强水土保持、减免地表径流 6 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

8. 营养繁殖法的特点?

特点:1.能保持母树的优良特性,有利于优良品种 和类型的繁殖;

2. 能提早开花结实; 3. 提高树种的抗逆性;

4. 适用于某些不易采到种子或用种子繁殖困 难的

树种。

原理:

1.植物营养器官生理上的自然再生能力 2.高等植物

细胞的全能性

9. 城市林业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设计理念

1、创造安静祥和的自然条件 2、方便各种社会活动 的进行3、创造安全舒适的绿色环境

(二)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1 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规划布局森林和绿 地系统 2 保护“生物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三) 创造具有美感和设计风格的园林系统 1、要具有美感2、具有自己的设计风格

(四) 创造内容丰富和功能齐全的绿色环境 10. 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

1. 树种因素

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母树和枝条年龄:采用 1-2年生实生嫩枝扦插 插条部位和生长状况

枝条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与碳水化合物含量有关 枝条木质化程度 插穗有无叶、芽 插穗的长度、粗度

2. 影响扦插成活的环境因素

1)温度(2 土壤水分(3)通气条件(4)空气 相对湿度(5)光照

11. 苗木猝倒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症状:1.种芽腐烂;2.猝倒;3.立枯

防治措施:1.选好苗圃地;2. 土壤消毒;3.种子处 理;4.期防治。






学习-----好资料

论述题

1.论述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

a. 嫁接亲和力(关键因素).是指两种遗传性质不同 的植物通过嫁接形成新植株的能力。亲缘关系越近, 亲和力越大,种内品种间亲和力最大,因此称共砧 嫁接。

b. 砧穗生长状态(生活力)。指砧穗细胞分裂和愈 合生长的能力。即使有亲和力的砧穗如果生活力很

低,嫁接液不能成活。要求树木生长健壮,营养含 量充足。形成层细胞分裂活跃。春季嫁接时要求砧 木萌动早于接穗。

c. 树种生物学特性。柿、核桃、板栗体内含有大量 单宁,由于创伤使单宁氧化形成层阻碍愈合,核桃 伤流比较严重,阻碍砧穗输液流动及细胞呼吸,不

易形成愈伤组织。有点树种髓心过大,有点潜伏芽 寿命短,易成活。松鼠松脂作用,也阻碍愈伤组 织形成。

d.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等。核桃愈伤组织 形成的适温为29C。普遍认为强光抑制愈伤组织形 成,生产上用黑塑料布可以避光、保湿、适当遮荫。 e. 嫁接时期

f. 接穗与砧木的质量

g. 嫁接技术 形成层对齐

h. 伤流、树胶、单宁物质的影响 i. 温度与湿度

温度:一般20~28C较适宜愈伤组织的形成。 湿度:接穗及接口保湿、土壤湿度。 2. 论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

a. 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复杂的空间结构并随时间发 生演替。生态系统有其自生发育的生命周期,并随 年份、季节和昼夜在时刻发生着变化。随着时间的 推移一种生态系统将为其它不同群落生态系统所替 代而发生连续的演替过程。 b.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最丰 富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库。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 上最庞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特别是原始 森林,是各大类气候带中最丰富、最珍贵的物种宝

库一一基因库,对发展科学,改善人类生活、生存 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森林能提供大量木材和 林副产品。森林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依存的。森林 在维持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

c. 生产力高,并能产生巨大的生物量 .森林枝叶 繁茂,光和面积大,根系发达,能充分利用立地条

件,生产力高。加上森林分布很广,生长周期长, 因而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也是生物量最高的生态 系统。

d.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的功能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光能及无机元素 制造有机物质,使有机物质中的矿物元素又归还给 土壤,重新供给植物所利用,然后再循环,不断进 行着能量和物质的交换和转移,使能量和物质连续 发生流动,保持生态系统发生功能。开放式的生 系统是指从外界输入光能、水、养分元素和大气的 体,通过生态系统内的能流和物流把经过生物过 程所制造的产品或多余的物质和能量释放回大气、 土壤及水圈。 e. 森林资源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是可更 新的资源,人们只要按着森林发展的自然规律,科 学经营,合理利用,森林的生产力永不枯竭。由于 森林生长期长,要保证持续利用和发挥多种效益, 更多精品文档

3. 论述述一年生播种苗的年生长过程及特点

一年生播种苗从播种直到停止生长一般分为出 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 4个阶段。

a. 出苗期。从种子播种至幼芽或子夜全部出土

为止,这段时间称 出苗期。出苗期持续时间与树种、 育苗技术等因子有关,一般 1~5周的时间。此期苗 木特点是:种子发芽,经吸水、膨胀、萌动、发芽, 幼芽或子叶出土;主根生长,长度一般 10c m左右, 较浅,无侧根;花上细弱,生长缓慢,幼苗养分来 源主要是子叶或胚乳。育苗 技术措施:选择适宜的 播种期;播前种子处理需精选、消毒、催芽等;提

高播种质量要下种均匀、覆土厚度适中等。

b. 生长初期。从幼苗出土直到苗高开始速生之 前为止,也称扎根期或幼苗期。此期苗木 特点是: 幼苗开始生长,地上出现了真叶,地下出现了侧根;

苗木具有吸收养分及光合能力,高生长相当于全年 10%左右;侧须根大多分布在 2~iocm主根长达 30cm该时期地上生长量很少,主要侧根生长;幼 苗抗性弱,易受高温及病虫危害。育苗 技术措施: 蹲苗;以控制水分为中心,防止土壤湿度过大,以 松土、除草、保埴为主;以适当追施氮、磷肥,促 进根系生长;间苗移栽,调整密度;对某些树种, 为了防止光照过强及温度过



就必须有足够的储备资源,实行科学经营和有效保 b. 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指一个国家或一 个地护,提高生产力,增加蓄积量。

区用行政手段对可能传带危险性虫害和杂草的 商品、移植材料等进行强制检查,禁止带有上述有 害生物的物品的输入和输出,用以保护一个国家或 一个地区免遭危害。

高应适当遮荫;防止猝 倒病及虫害发生。

c. 速生期。从高生长开始明显增加直到下降为 止。持续时间一般为 1~3个月不等。苗木 特点是: 高生长明显加快,占全年的85%以上;地上出现侧枝, 径生长明显增加;侧须根活动在 40cm 土层内,主 根深达1m左右或更深。该时期的育苗工作是决定全 年苗木技术指标的关键时期,育苗 技术措施:浅水 追肥;速生期浇水1~2次,追施氮肥1~2次,阔叶 树每667 施氮肥 25kg,针叶树每 667 m嚨用 12.5kg ;松土除草;病虫害防治等。针叶树在速生 期之前应定苗。

d. 生长后期。从苗木高生长开始下降直到休眠 为止,也称苗木硬化期,持续时间一般 3~7周。苗 木特点是:速生期以后,高生长明显变缓,生长量 相当于全年的5%邹游;根系和地径生长仍在进行,

苗木逐渐木质化,体内养分从可溶态变为凝胶态; 落叶阔叶树开始落叶,针叶树及单轴分枝树种开始 形成顶芽,苗木进入休眠状态,育苗 技术措施:停 止一切加速苗木生长的措施,如施氮肥,大水漫灌 等;适量施些磷、钾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通过 截根等措施,控制苗木吸收,使苗木安全过冬。 4. 论述森林虫害的防治措施?

常用的防治措施有营林防治、植物检疫、物理 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

a.营林防治。营林防治是通过各项营林技术措 施,达到

抑制虫害的发生或减轻危害程度为目的的 防治措施。其内容包括营造抗虫害树种、造林技术 和管理措施等。包括:1.择对害虫抗性强的造林 树种;2.育苗、造林技术;3.管理措施。

确定检疫对象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1.对国外、 省外在经济上有严重危害的病、虫、杂草; 2.国内、 省内尚未发现或分布不广,或发生虽已相当普遍, 但正在大力防治,进行消灭的病、虫、杂草; 3. 以认为传播,即容易随同种子及繁殖材料、农产品 或林产品、工业原料及包装物等运输传播的,能忍 受饥饿或其他恶劣条,遇有事业条件又能顺利生存 的病、虫、杂草。

c. 物理防治。即利用物理或机械的方法消除害 虫或减轻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 1.灯光诱杀;2. 潜所诱杀;3.辐射不育;4.温汤浸种。

d.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 物质控制害虫的方法。害虫的天敌有捕食性、寄生 性、的动物及病原微生物。其内容包括: 1.以虫治 虫;2.保护和招引食虫鸟治虫;3.以微生物(细菌、 真菌、病毒)治虫。

e. 化学防治。在现行的森林害虫防治中,化学 防治仍是最主要的防治措施,它具有见效快、使用 方便、比较经济的优点。杀虫剂分触杀剂、胃毒剂、 内吸剂、熏蒸剂及拒食剂、引诱剂、粘捕剂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18228a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