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化石

2023-11-12 08:44: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奥尔夫——化石》,欢迎阅读!
尔夫,化石

音乐活动《化石》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感受名曲优美的旋律。 2、感应回旋曲式ABACA音乐中的重音。

活动准备:故事图片、石头、木琴、钢琴琴键卡、飘带、琴槌。 活动重难点:重点——欣赏名曲优美的旋律;难点——感应音乐重音。 活动流程 一、暖身活动

1、肢体造型——老师弹琴,学生听音乐做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到过公园吗?公园里有什么?(有树、有椅子、昆虫)那我们一起去散散步吧。(幼儿随音乐散步;音乐停——学生变成公园的景物) 反思:孩子们在这环节表现较为活跃,思维迸发。第一小组我的问题参照教师用书——“小朋友,你们到过公园吗?公园里有什么?”孩子的答案几乎都是动物。因为孩子们去过“金牛岭”公园玩,见到许多动物。老师还要把孩子的思维方向引向活动内容。所以,第二小组我对问题的设计做了调整——“小朋友,你们去过‘万绿园’吗?在‘万绿园’里你看到什么?”孩子的思维针对性强了,答案出现多样化,效果较好。谈话的内容影响肢体造型的效果。孩子们在变成公园里的景物这一块表现很棒。如:滑滑梯造型、长石椅造型、大风筝造型、双人合作的蝴蝶和花造型都很有创意。

2、故事引导

引导幼儿回忆故事——上次故事讲到滋滋没有朋友,很伤心。小石头请大家想一想——谁能和滋滋一起玩。(新故事)原来小石头又硬又重,不怕滋滋尾巴上那根又尖又硬的刺,它可以和小蜜蜂一起玩。你们还知道谁也能和小滋滋一起玩吗?(引导幼儿说出多种答案)还有一种东西也可以和小蜜蜂一起做游戏他的名字叫化石。谁知道什么是化石?——它是生物的遗骸被沉积埋葬后,在地底经过长时间的压实、固结而形成的。

反思:因为要延续上个活动的故事,所以没有让孩子一味地听故事,而是参与其中与老师互动。这种形式较为活跃,孩子也喜欢。在介绍化石的环节我选择


先让幼儿说说什么是化石?而不是由老师直接介绍。我的考虑是:别小看孩子们,认为他们可能不懂这么偏的知识,应该给他们机会,哪怕是说不对了,也要试试看。果然,何健小朋友说了恐龙化石,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七嘴八舌地谈论起来,我顺着他们的思路介绍了化石的概念——顺理成章。

3、化石造型

师:一、二、三,幼儿变造型。

师:我是化石树,指幼儿:你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我是化石** 反思:这一环节幼儿在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下,做出各种各样极富创意的造型。而且能表现出化石的特征——僵硬。另我出乎意料的是在老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孩子们竟然自主合作完成造型。看来孩子们的经验已经得到提升,出现突破创新的局面。在做造型的同时,多数孩子们不受他人的影响,做到动作和语言一致。如:彬彬说:我是化石鸡,就做鸡的造型。能力弱的孩子也跟着做,活动室里充满孩子们的声音和各种化石的造型。 2、欣赏曲式

①第一遍音乐: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老师随音乐用动作暗示乐曲曲式。 师:硬邦邦的小化石和蜜蜂滋滋成了好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它们想和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它们就藏在一首乐曲里,乐曲的名称叫《化石》。请你们听一听小化石和滋滋藏在哪里。 ②第二遍音乐老师引导幼儿逐段欣赏,用图卡分析曲式:化石——蜜蜂————蝴蝶——化石。

师:在《化石》这首乐曲里,小化石和滋滋藏在哪儿呢?

③第三遍音乐随图卡曲式图再次完整欣赏全曲,并把曲式结构分析从图卡过度到简洁的字母表示:A—B—A—C—A。老师给孩子介绍回旋曲式:同一段主旋律间隔出现3次以上乐曲。

反思:这一环节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第一遍音乐时,老师音乐用动作暗示乐曲曲式。如:化石(A———蜜蜂(B———化石(A———蝴蝶(C———化石(A,并加以特定的动作配合,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曲式。第二遍音乐让孩子带着任务分段听音乐,再配上图卡,幼儿初步掌握乐曲曲式。第三遍的完整欣赏,使幼儿基本熟悉曲式。把曲式结构分析从图卡过度到简洁的字母表示,是为了更简洁地介绍回旋曲式,也养成孩子们对曲式表示的方法的统一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5cd70c32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