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9

2022-12-26 14:2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9》,欢迎阅读!
高考,作文题,立意,备考,名校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39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孔子在《论语·雍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主张以学为乐,好学不倦的学习态度。陶行知也强调: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 材料二:《增广贤文》有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告诉我们学习要以“苦”为舟。清代名人阮元也说: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这样看来,学习是免不了要吃苦的。

以上材料涉及学习的“苦”与“乐”,你读后有什么想法和认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要想写好写作任务中关于学习“苦”与“乐”的思考,就需要准确理解材料中学习之“苦”与学习

之“乐”的内涵。根据材料一中孔子和陶行知的观点,我们可知,这里的学习之“乐”应指对于学习内容的兴味和兴趣。感受到学习内容的乐趣,我们才会有好学不倦的学习态度,会有不断探索学习的内驱力,拉着我们不断学习;而非靠教师管教、家长硬逼的外驱力来推着我们。而材料二中的学习之“苦”则指苦学的精神和态度以及艰苦奋斗的行为。有时候,虽然我们因为兴趣而开始学习,但想要学得深入却需要经过一段较苦的历程。所以,当疲倦代替了兴趣时,我们就应该让苦学、坚持学的态度和行为去支撑我们学习。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必须要对学习之“苦”和学习之“乐”做出准确的界定——乐在兴趣,苦在精神和行为,而不能泛泛而论学习时苦时乐,或我们可以某一段时间苦学而后某一段时间乐学。我们应当明确,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必须选择能让我们乐学的知识。而我们要想在学海中取得一番成就,就不能仅仅靠兴趣,而必须经过持久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一过程必然是苦的。但只有经历过这番苦,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学习的成功。 参考立意:

1.乐学的态度,苦学的行为。

2.选择乐学的知识,坚持苦学的精神。

3.只有经过苦学的过程才能看到乐学的成果。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刘昼《刘子·崇学》“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这句话有三重关联:一是由“起”到“就”,连通开端与达成,体现为目标向度;二是从“三寸”至“万仞”,连通容易与艰辛,体现为过程向度;三是由“坎”至“深”,连通浅层与底端,体现为结果向度。凿井如此,为山如此,干任何事情都如此;学习如此,工作如此,人生发展大抵也如此。 上述材料能给正处高三的你以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出自南北朝北齐刘昼的《刘子·崇学》。意思是,凿井的人,从挖很浅的土坑开始,最后才挖成万丈深井。比喻要干成一件事情、成就有作为的人生,务必从基础做起,在起点上就扎实推进;只有点滴积累并持之以恒,才能达至目标愿望、实现人生理想。用以勉励青年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出人生的扎实步伐。


参考立意:

1)人生需要树立正确而远大的目标。

2)坚持、坚韧、不惧艰辛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

3)确定宏伟的目标,不惧艰辛、努力奋斗,才能有所成就。(最佳立意) 提示:注意角色任务“正处高三的你”

3、请结合以下材料,以“忙与闲”为题,写一篇文章。 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对于生活,忙而有价,闲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材料先用周作人的话,引导学生思考“忙”与“闲”这两者关系。“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告诉我们:“忙”和“闲”是人生的一体两面,不能分开。“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告诉我们“忙”“闲”的辨证关系:“忙”是为了“闲” 再用评价性话语“忙而有价,闲而有趣”“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揭示了“忙与闲”的内涵:“忙”要有价值、有意义,“闲”要有趣味、有情义。这体现出了人生最好的状态和真正的价值。

整则材料导向鲜明,引导学生通过对“忙与闲”的思考,追求积极有趣、有情有义的人生。学生可以结合个人或他人的奋斗经历或感悟来谈,如奋发进取是为了创造有品位的生活,而谱写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之歌。 注意事项

1.这是一则关系型作文,写作时“忙”和“闲”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能只写一方面,也不能肯定一个而否定另一个。

2.要体现“忙和闲”的辨证关系,切忌泛泛而谈,空谈道理,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或具体实例来谈。

3.文章必须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从审题到构思到论证,学生都应学会厘清关系,进行思维架构,实现良好表达,合理使用递进、对立、并列或互补、总分总(总分、分总)因果等逻辑关系。

4.既可以“忙与闲”为题目,也可以自拟标题,不做硬性规定。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英国有个叫亚克敦的人,他可以算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7万册藏书都读遍外,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读书笔记。但是,他只注意储存知识,从不创造,结果终生一事无成。

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写有《灵宪》《浑天仪图注》《算罔论》等涉及天文、立法、数理方面的科学著作,他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伟大科学发明,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沙市中学“读书节”落下帷幕,你在读书节期间是否读有所得呢?请综合以上材料,以“读书与创造”的关系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结构清晰,至少使用两种论证方法,卷面美观无涂改,书写工整无错别字,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型的话题作文。

“读书与创造”是一个大题目,怎样化大为小呢?先选角度,再定小题。从读书与创造的关系看,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不读书无以创造,光读书也不能创造,读书与创造必须紧密结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71fdde97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