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2022-06-28 21:1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欢迎阅读!
大用,方为,之用,满分,范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 比方说,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会有着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着大用。

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试题来源】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庄子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其实,世上本没绝对无用的东西或失败的事物,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罢了。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人眼里,或者在不同的际遇里,往往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正如那棵巨大的栎树,因为无用而得以保存自己的生命,以至于活得长久,长得高大。生活中,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事物,须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享誉国际的华人导演李安,迄今已经两次获得奥斯卡奖、两个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和两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有谁知道,就是这位享誉国际的大导演,1984年从纽约大学毕业后整整做了6“家庭妇男”一个大男人每天要琢磨上顿吃什么下顿吃什么,然后买菜择菜洗菜,既当改刀的又要当厨师……同时还要洗洗涮涮,照看孩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段经历在他人眼中是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因为搞艺术创作的人,做家务活可以说是一大忌。但是相反,在这六年中,他对家庭的意蕴有了更深刻的意识,这看似无用的六年让他有了《推手》和《喜宴》的蓝本,有了《饮食男女》中那些让人难忘的美食和围绕美食展开的情节,有了他把中美两种文化有机地融合到胶片上的艺术风格。

溯沿历史的河流,我们发现,人类史上不少的重大发现发明,开始多被视为“无用”的东西。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始初只局限在实验室里,曾被讥讽为“毫无用处”,法拉第回答说:“那么刚出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随后,运用电磁原理发明了电动机,人类由此步入电气时代。孟德尔对于豌豆的研究,当时被埋没在尘埃中三十多年,当它被后人发现时,生物学走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说,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意思就是无用能创造大用。汉语有一个成语叫“安身立命”,放在这里,就是有用之用可以安身,无用之用可以立命。《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愿仕途经济,那就是“无材补天”;写出冠绝中外旷世奇文的蒲松龄,不能拿着《聊斋志异》去评职称;明代万户想坐火药飞天,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纵观古今中外,“有用”之物往往只是满足人们物质的产物,而真正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与繁荣的,往往是那些“无用”的东西。所以,请在学会生存的技能之后,让看似无用的东西来充实自己吧!

试题分析:

一.审材料。材料首先提出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有用无用”之争,暗示涉及范围之广(人、事、物),提醒同学们作文时应联系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然后,一个疑问句,启发同学们思考争论背后的判断标准,亦即现象的实质。引用庄子的语录,是为了启发同学们思想。

联想与思考:1、从材料提供的范围,我们首先想到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才与非才的判断。按照道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必有其用,正如李白所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对于社会来讲,应该以多元化眼光来看待人才,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一种人才观;同时也要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环境。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量人是否为才,其人才观是狭隘的。这种狭隘的人才观在历史上是特别突出的,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是也,科举得中是人才,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间者就不是人才。《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不愿仕途经济,那就是“无材补天”;写出冠绝中外旷世奇文的蒲松龄,不能拿着《聊斋志异》去评职称。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单一,埋葬了多少科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的狭隘。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所幸的是我们渐渐改变我们的观点,对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没有无用之事,明代万户想坐火药飞天,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2、材料的思想启示。材料的功能大致有二:一是提供写作话题,写作范围;二是提供看问题的角度,也即写作思路。此次作文材料就给我们提供了思想。庄子和惠施的对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在判断有用时,往往从我们自身出发,比较单一而狭隘,相比之下,环绕有用的却是无边的大地——世界。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缺席的情况下,才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如果就此进一步思考,有用之用仿佛使用价值,无用之用则是价值。我们习惯从使用价值角度判断一切,由此往往遮蔽价值,我们的价值观是残缺而不完整的。

我们可以从时空两个角度考察这一问题。此时有用,彼时或许无用;此地有用,彼处可能无用。反之亦然。

我们中国人喜欢从实用(功利)角度判断有用还是无用,这就排斥看不见的精神世界。所谓无用之用,对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是指精神世界的一切。人文学科中的哲学、神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这些养心的东西,它们丰富我们的生活,涵养我们的人格。它们给我们提供人生意义,提供精神支撑,它们使我们情感有所寄托,灵魂有所皈依,精神有了归宿。我们汉语有一个成语叫做“安身立命”,有用之用可以安身,无用之用可以立命。我们看到在古代人类的脸部表情是宁静的,步伐是舒缓的,眼睛是澄澈的,因为他们心中或有一






个上帝,或者有一个天理。而现代人为物质主义所裹挟,焦虑、浮躁、忧郁、茫然,他们被哲学家称为“空心人”

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开始以为金钱可以实现现代化;后来发现金钱买不来现代化,现代化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核心技术;现在我们又发现没有强大的文化底蕴,我们依然实现不了现代化。

二、写作角度

1、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不知无用之用展开。

2、全文可围绕“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的内涵,谈无用之用。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7fe7c299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