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

2023-01-09 04:28: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欢迎阅读!
生态,实践,文明,理论

院系: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专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 姓名:刘海凤 学号:2014932009

生态文明建设与实践

摘要:自从生态文明提出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文简介了生态文明提出的背景,生态文明提出的过程,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重点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以及人们相应的实践。

在我国突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即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约束趋紧,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因此,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论对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是至关重要的。实践充分证明,物质文明建设,不仅同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而且同生态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为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曾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此后,在十八大报告在第二部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从提出到该理论的的提出、完善与确立,人们逐渐将其与实践相结合,而且效果越来越来明显,成绩也越来越显著。

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这里简介一下生态文明的目标、思想理念、本质特征、途经方式、政策方针、战略任务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即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即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方式,十八大报告强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方针即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最后,提出了优、节、保、建四大战略任务。

人们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四大任务,逐渐展开实践。一是优,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


强国。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十年九旱,缺林少绿,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问题已成为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生态产品已成为全省人民群众的最高渴望。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山西之基在于林,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近几年,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山西省按照“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林业增效”的思路,全方位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在山上治本方面,高标准实施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北工程等一批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努力增加森林植被,仅“十一五”期间,全省即完成荒山造林1649万亩。此外,以民生为本,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西与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增加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相结合。以兴林富民为目的,大力发展民生林业。2013年,全省要发展以核桃、红枣、仁用杏为主的干果经济林100万亩以上,新育苗35万亩。同时,大力发展花卉、森林旅游、工业原料林培育、林下资源开发等产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力争到2020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使涉林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二是节,就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节约集中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以“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为主题的200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于610日启动。全国各地举行了不同形式的宣传展示、教育咨询、创建节能企业、节约学校、我为节约做贡献等活动。中央国家机关和全国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今年的节能宣传周活动。中央国家机关今年“节能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做节能表率,建节约型机关”612日,交通部机关各办公室将停开空调一天,机关工作人员上下楼五层以内尽量减少使用电梯,自驾车上下班的职工尽量改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安徽省规定省直机关在节能宣传周期间,每天少开两小时空调,办公区域停开6层以下电梯,为全省的节能降耗工作做表率。三是保,即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山东省实施资源修复工程。筹集资金3.72亿元,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实施范围由6个县扩大到13个沂蒙革命老区县,支持省级重点风沙区水土保持项目实 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8.5平方公里;启动小清河调水补源工程,大力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稳步推进湿地公园和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逐步 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实施面源治污工程。筹集资金2.94亿元,继续在所有农业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扩大土壤有机质提 升补贴范围,指导农民科学用肥,降低施肥不当造成的环境破坏;全面实施养殖环节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补助,减少动物疫病传播和面源污染;支持开展农产品标准 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监测,减少农业违禁品使用和废弃物随意排放,促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建,即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d1e2fbba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a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