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筹粮官”余洪远

2022-05-06 03:0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征路上的“筹粮官”余洪远》,欢迎阅读!
洪远,长征,路上,官”

长征路上的“筹粮官”余洪远

开国少将余洪远曾在红四方面军长征中承担着筹粮的重任。在与中央红军会师前,他又专门为中央红军筹措粮秣,为远途跋涉的中央红军解决了燃眉之急,得到中共中央、中革军委领导同志的赞扬。 翻越巴山找红军

余洪远(1907-1991),陕西省西乡县高川乡人。1932年秋,陕南大旱成灾,颗粒无收,加之官府豪绅的盘剥和巨匪王三春的劫掠,致使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早年的余洪远思想进步,他听说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是穷人的队伍,在四川达县一带活动,便下定投奔他们的决心。于是,他约了本村两个志同道合的伙伴,翻越巴山去四川一带寻找游击军。但一时未能找到,便暂时在川北的通江县洪口镇一个地主家打工度日,继续打探信息。 12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抵达四川省通江县,余洪远当天晚上就找到了红军,并主动为红十师带路,打下了川军盘踞的洪口镇。3天后,他就被选调红军第十师政治部,当上了一名政治宣传员,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327日,红四方面军在通江县召开川陕革命根据地党团员代表大会,余洪远当选为组织部长。他还先后担任过川陕省保卫局长、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等职。 红四方面军的“粮草官”

19353月,余洪远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先后参加了嘉陵江、剑门关、江油等诸多战役,并担任红四方面军后方纵队负责人,担负起收容掉队战士和伤病员,以及担架队、挑夫队、医院、被服厂、兵工厂等庞杂的后勤事务工作。在红四方面军不断行进和流动作战以及没有根据地的情况下,后勤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余洪远却干得有声有色,深得总指挥徐向前信任。

19354月,红四方面军占领剑阁县后,由负责后勤的后方纵队负责人余洪远和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一起,率队赶到江油县中坝,筹集部队西进川西高寒地区所需粮食和物资。当时红军采取“一打”(打地主、土豪)“二征”(征义务粮)“三借”(向富裕人家借)“四买”(用银元或苏维埃货币购买)的办法,仅在江油一个县,就筹集粮食900多万斤。余洪远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徐向前的称赞,誉其为红军西征的“粮草官”。 19356月,红四方面军转战川西北后,他们一方面在这里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各级政权,一方面做迎接中央红军到来的准备。在总部首长的号召下,红四方面军全军指战员捻毛线、织毛衣裤毛手套毛袜子,热火朝天地筹集御寒物资。

6月初的一天,下着瓢泼大雨。正在中坝做筹粮扫尾工作的余洪远接到紧急电令,要求他火速赶到北川县红四方面军总部受领任务。军情急,不敢误。余洪远冒着大雨在崎岖的山道上策马奔驰,当他赶到北川城郊红四方面军总部时,浑身都在淌水。总指挥徐向前迎出来说:“来得这么快,看淋成啥样了!”余洪远回答到:“接到你的命令,搁下筹粮


收尾工作就十万火急地赶来了。”“十万火急!好、好,就是要十万火急!”徐向前满意地赞道。

徐向前一面安排炊事员备饭,一面拿出自己的一套干衣服给余洪远换上。然后说:“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已经向天全、宝兴开过来了。李先念已于10号率领先遣队去迎接中央红军了。叫你来,是要你火速赶往懋功,为中央红军准备物资,主要是筹措粮食。要给同志们讲清楚,宁可自己饿一些,也要把粮食送给一方面军的战友们。他们长途跋涉,历尽艰辛,一路征战,困难很大,要把粮食和好房子都让给他们。”徐向前强调说:“不管有多大困难,希望你完成好任务,并要做到十二万分的热忱。” 为中央红军筹粮秣

余洪远接受为中央红军筹措粮秣的任务后,用最快速度组建了迎接中央红军筹粮队,主要由妇女独立团两个营和总部后勤单位的人员组成。同时,由一个工兵营开路,一个战斗团和总部警卫营前后掩护,迅即向懋功疾进。当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当地藏民及羌民纷纷上山躲藏。余洪远找到了几名通司(翻译),向山上藏羌族群众喊话,宣传革命道理和红军宗旨。躲藏的藏羌族群众观察许久,觉得这支军队与以往的军队不同,才纷纷下山回到家中。在马尔康,余洪远把筹粮队编成200多个组,在方圆百里的藏羌区深人老百姓家中宣传“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少数民族的好朋友”。经过一番艰苦细致的工作,群众很快消除了顾虑,把藏在山洞、地窖里的粮食挖出来支援红军,筹粮队如数付款,或用布匹、盐巴兑换。对土司、富绅的粮食,由红军打了条子征借。

在高原雪山筹粮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余洪远和筹粮队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虹桥山。虹桥山位于阿坝州小金县东北部,是理县、汶川等地通往小金的唯一路径。山上终年积雪,地势险要,峭壁如削,氣候非常恶劣。筹粮队随红三十军八十八师攻取懋功后,为了接应红一方面军,中途便要翻越这座雪山。由于当地人烟稀少,翻山过程是在无向导、无经验的情况下进行的。近三分之一的人得了雪盲症,还有很多人因高原反应头痛厉害。快到雪山顶时,余洪远的哮喘病猝然发作,憋得他喘不过气,感到一阵心慌、窒息。眼明手快的警卫员很快卸下马鞍子,扶余洪远到马肚旁,让他的背紧贴着马的胸脯,休息了一会,才使他慢慢地缓过神来。

山南边有一高达300多米的大雪槽,为下山必经之地。因为这个雪槽里的积雪已经凝冻成冰,无法行走,要下去只有溜滑梯这一个法子。余洪远后来在《光荣的使命》一文中回忆说:我们在下雪槽时,需要把牲口的缰绳盘在颈上、下了马鞍、打趴下再朝下一推,接着人也躺着往下一滑,和牲口一起“呼呼”地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同志遍身都磨出了血,也有一些队员滑出了雪槽,再也没有找到。余洪远总结出过雪山的经验,想出许多土法子。因为大部分红军战士没有棉衣,余洪远要求战士们注意收集所有可以御寒的布料、毛毡甚至秸秆,以备过雪山时可以裹在身上保暖;四川多酿酒作坊,他便要求大家带些酒在过雪山时喝,既可提精神,还可御寒冷:还特地安排人在雪山脚下熬制了几大锅辣椒水,吩咐每一位路过的红军喝一碗辣椒水、带几个红辣椒,在攀登雪山时驱寒保暖。


在卓木碉藏区,余洪远的筹粮队遇到了与红军对抗的反动土司家族绰斯甲。绰斯甲家族在这一带作威作福,与国民党的反动势力狼狈为奸,对红军极为仇视。他们拥有上万头牛羊和方圆数百里的大牧场,除了驻扎有地方军阀的一个营,还豢养了大批家丁,配有步1000多支、藤枪3000多条。早在红军到来前,绰斯甲就胁迫群众上山,不准接近红军,不准卖粮给红军,不准给红军带路当通司。当红军大部队通过时,便上山隐蔽:见到小分队或零星人员,就倾巢而出,进行残杀。在茅草坪、卓木碉一带筹粮的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三营的60多名女战士,在两天内全部被敌惨无人道地杀害,还被割掉耳朵邀功请赏。一次,余洪远和一部分队员途经卓木碉以东的一个山岩时,突然从山上飞下滚木擂石,将警卫员岳成章砸成重伤,余洪远的战马被砸下山崖。此外,卓克基土司索观渝、党坝土司泽郎海也在绰斯甲的胁迫下与红军为敌,对分散活动的筹粮队进行骚乱、偷袭、打冷枪,使筹粮战士伤亡不少。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dfa08033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