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动向

2023-04-06 03:2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近十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动向》,欢迎阅读!
市地,国城,理学,动向,年中

近十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动向

作者:章汉 学号:11203030137 班级:11城规1



摘要: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

律的科学既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又是城市科学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为中国城市地理学乃至世界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营养。回顾过去几年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归纳起来呈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与国家经济建设的热点总体同步;在城市化、城市群/圈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和城市建设实践;强调定量和计量手段的科学研究悄然成为潮流;以更开放、更创新的视野,积极开创前沿性、战略性的新研究领域。展望城市地理学的学科发展趋势,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加速的今天,认识城市、改造城市的道路仍任重而道远。



关键字:城市地理学 中国 城市化 城市群 展望



1.引言

中国城市地理学兴起较晚,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才获得较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成为人文经济地理学乃至整个地理学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入最旺盛的发展时期,全国各大学地理系和相关地理研究所都相继在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领域有所拓展。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为中国城市地理学乃至世界城市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营养。回顾过去,中国城市地理学者几乎从白手起家,在引进国外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进行研究,断开拓创新,基本建立了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基本与国际接轨的城市地理学学科体系。

2.中国城市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既注重秉持“理论—假设—检证—理论”的研究范式,强科学问题和科学价值的实现,又致力于解决本土问题的“实用研究”,基本立场是“洋为中用”,强调国外理论和方法“引进—消化—吸收—应用—创新”的实用研究方法。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研究团队等的变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在城市化、城市群/圈等领域的研究

作为城镇体系或者城镇化的主流形态,城市圈(/经济区)的相关研究在近几年明显增加,城市空间结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明显。城市功能和城市化的研究始终是一个热点领域。2000年以来城市地理学领域重点基金共有2项:分别是“中国的城市变化及其自组织的空间动力学(2004-2007,周一星)”,和“中国城市化格局、过程及其机理研究(2005-2008,顾朝林)”。






2.2.1城市化研究

改革开放之初,首先是地理学家借鉴国际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总结新中国30年来城市化过程曲折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国内率先提出需要开展中国城市化的研究。2000后的城市化研究则主要围绕城市结构变化和城市管制问题(交通、居住、生态、人口等)展开,具体内容包括城市化格局、城市化过程以及动力机制研究研究等。



2.2.2不断深入的城市体系/城市群的理论、实证和规划研究

2000年后,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更小尺度的城市圈、城市群、都市连绵区、都市区等研究单元,建立了一系列面向规划的城市区域空间形态新概念。①城镇体系理论和实证研究。近年来,城市地理学者继续开展了对城镇体系的研究;同时一些学者引入分形与分维理论,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研究。②城镇体系规划实践。80年代南京大学地理系宋家泰、顾朝林等城镇体系规划“三个结构一个网络”的理论基础上,近年来,在全国、省市、区域等层面,城市地理学家面对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市场化的实际,又开始尝试探讨新的城镇体系规划理论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城镇体系动态演变、合理模式、结构调整和科学预测的研究。在全国城镇体系规划、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区域规划以及珠三角、辽中都市圈等区域规划的相关工作。



2.3定量和计量手段的科学研究

随着计算机、GIS等分析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相关数据可获取性的提高,近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中的数量方法应用具有明显增多的趋势。这些方法中,既包括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应用的相关分析、因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重力模型等简单的计量,也有如分形、生态足迹、神经网络及GIS/RS技术、城市建模等新的技术方法。在城市地理学究中,强调定量和计量手段的科学研究正在悄然成为一种潮流,研究方法数量化趋势明显。



2.4 新研究领域

近几年,在经济全球化、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下,城市地理学领域学者加强了对城市结构形成的解释,如探讨职住分离、单位的作用、交通引导等等,GIS、元胞自动机等新技术也逐渐用于城市内部结构的描述和演化模拟。在全球化影响方面,中国城市地理学者在此背景下主要探讨了一些与全球化进程相连接的中国城市区域的发展,并将全球化用于对若干城市区域动态特征的解释,如开发区、新产业空间、新社会空间、城市贫困等等。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城市地理学者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生态城市规划、低碳城市规划等的研究也迅速升温。相关的探讨包括城市形态、土地利用、城市结构、产业模式、交通建设、居民行为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aebf2dbb307e87100f696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