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与设计借鉴.

2022-07-19 18:30: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与设计借鉴.》,欢迎阅读!
借鉴,当代,传统,价值,艺术



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与设计借鉴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建筑、绘画和雕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传统艺术中的中国元素典雅浓郁,充满了自然、古朴、含蓄、祥和的东方气息。中国传统历史文脉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应该在当今的艺术设计领域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词:传统艺术 价值观 传承借鉴

现代的设计理念提倡文化内涵的表达,提倡抽象的概念性的简洁构成形式,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算得上现代设计。为此,我们在西方人营造的现代设计概念里苦苦探求,面对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以现代艺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古典绘画和雕塑的早期表现。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哲学背景的分析,不难看出中国传统艺术中所着力表现的“意兴”和“气韵”,正是西方现代艺术追求的抽象艺术表现和审美意识。现代艺术的抽象概念恰 恰是通过对客体的形象进行分析后,所达到的形式抽象。

文化特征与历史背景

大同位于山西北部,毗邻内蒙古,无论是建筑艺术还是雕塑绘画都表现出与中原地区很大的不同,从建筑的构件形制和雕塑绘画的色彩造型上都散发出北方少数民族(北魏)的文化特征。例如北魏早期的壁画作品,造型和线条都以粗犷硬方的形态为主,流露出北方民族的彪悍和自信,不像后来唐宋的丰满圆柔。又如云冈石窟,它是外来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初次相融的产物,昙曜五窟中佛像挺拔雄伟、气魄轩昂,键陀罗式的半披肩袈裟和通肩长衣体现出一个伟岸的民族胸怀。大家之所以喜欢云冈、喜欢龙门,其实这不是一个简单表象的技术风格层面上就能解释的,中华民族最初发展的那种蓬勃生命力,那种自信、洒脱与豪迈的精神在打动着我们。与较少战乱的南方不同,北方的朝代更迭频繁,一个个新崛起的民族或朝代的兴起,产生了一批批充满自信豪迈的艺术杰作,这就是地域文化的不同之所在。中国的南方特别是西南,社会相对安定,民众安居乐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趣味,所以艺术也随之以灵秀见长,这从四川成都出土的汉陶塑说唱俑、重庆大足石刻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这些与北方的地域性差异其根本还是文化上的差异,或者说就是自然形态上的差异。

文化心态与地理环境

在太原市博物馆,陈列着许多乐器、法器、礼器,有青铜的有陶制的。从这些原始的作品中,很难断定这些作品是属于生活器物的手工艺品还是属于为艺术创造的雕塑门类。相对而言,在古代印度或古埃及、古爱琴海到古希腊,原始的器物形体与自然生命物的形态大都呈现出较多的分立状态。在那些地域里,从较早的时候起,原始艺术中的器具与自然生命体形象密切结合的状态便改变了。变动的状态一方面表现为器型趋向单纯洗练和独立;另一方面即使某些器


物上仍存有自然生命体形象的表现,那也几乎纯粹成了与器型的抽象化、实用化风格不相干的逼真模仿自然的附加装饰。而这个时期中国的器物给予我们的并不是物的、生理的或机械式的形体印象,而是强烈地渗溢出生命的、情感的、内心精神世界的光辉。可以说,“既要肖生,又要成器”的创作思想,就是中国远古时代雕塑艺术的一种根性。这种根性牵引着中华民族在造型艺术对形象施行“意兴”化的创造,不断发展不断扩张,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丰富自我,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的独特的艺术哲学内涵。

价值趋向与审美形态

山西永乐宫,中国文化艺术集大成之地。纵观整个永乐宫壁画,笔者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即中国传统绘画并非像我们常说的只是平面形体的描绘,其实它很注重空间形态的铺陈。壁画对个体的体积塑造也许显得不够厚重,但个体与个体之间倚靠形体的前后叠压、线条的粗细变化、人物的大小高差、形体的虚实对比使空间的透视关系格外清晰和层次分明。壁画人物的整体刻画采用白描手法,面部除五官用线勾勒外其余留白,头发与其他部分采用细繁的线条塑造,衬托出面部的洁净使之成为视觉的中心。为什么古老的中国会形成与西方截然不同的视觉意识形态呢?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中那些形象优美、线条刚劲的象形文字中,可以感受到炎黄子孙们在与大自然相附相生的漫漫长河里,已感悟到了纷繁的自然万物就是意象符号中的线条。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影响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层面,它所提倡的和谐、包容与含蓄,在绘画与雕塑艺术中有直接的体现。双林寺力士、武判官等塑像的气势是靠内含力的表达,与西方雕塑中的《拉奥孔》以及米开朗琪罗的《被缚的奴隶》比较。西方雕塑较张扬粗犷,而力士、武判官则是和谐含蓄中的奔放,更多的是整体“势”的表达。

当代价值与设计借鉴

南齐画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对绘画以“六法”来论述,其一就讲到了“气韵生动”。五代的邢浩在《笔法记》中说道:“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传统艺术作品中的精妙之处就是“气韵生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其中不仅能体会到“气韵”是宇宙的原始形态和基本的物质构成,又是万物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还是精神文化所赖以产生的基础载体,而这精神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气韵。这使得“气韵”的理念在中国的哲学领域中成了最具体而又最玄妙、最可感而又最难诠释,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学术范畴。

西方绘画雕塑中那些传神的写实作品是“以形写神”,而中国绘画雕塑的特点则在“以神写形”。要使山川木石皆成为表现主体性灵的元素,形式不必尽求真确(即形似),但表现的性灵必须有深奥的意境寄托(即神似)。这种抽象的主题表现化的审美意识,乃是中国古典绘画雕塑美学中形神观念的真谛之所在,它也是我们当今现代设计创新理念来源之基石。

结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历来侧重于表现主体对物象的审美感受和因之引起的审美感情。传统绘画和雕塑从来没有把模似作为艺术的目的,总是着眼于表现主题精神的自由美。中国绘画雕塑追求对形象的超越——即抽象性灵的表现,因此,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气韵”的呈现绝非偶然,它是民族审美心理结构发展的必然产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0c496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