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的来历:端午节将至话粽

2022-07-11 22:01: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粽子的来历:端午节将至话粽》,欢迎阅读!
粽子,端午节,来历

粽子的来历:端午节将至话粽

粽子最早叫“角黍”,《本草纲目》上记载道:“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之形,故曰粽。”经过无数年代的春秋更迭,进入石烹时代,先人们已能在地上挖坑,坑中垫兽皮,再注水其中,投入烧烫的石子使水沸腾,煨煮用植物叶子包裹的原料,直至成熟,这更像现在的粽子。

细说东莞的粽,具历史渊源且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庾家粽。“庾”是古代一种计量粮食体积的量器。帝尧时代有掌“庾”的大夫,相当于现在的粮食部长,周朝有管粮仓的“庾廪”官,庾氏以官名做姓氏,可算得是贵姓。由于庾姓族人世代有人管粮仓,他们对粮食品种的优劣极为熟悉。每当端午时节包裹粽子时,庾氏族人都选用口感最佳的优质糯米,又对馅料的成分和制作工艺不断加以改进,他们制成的庾家粽子晶莹如玉,到了唐朝时工艺已非常成熟,还深得唐明皇的喜爱。时至今日,庾家粽子的传人采用现代设备挑选糯米和绿豆等质优材料,出品的粽更忠于传统。

制粽过程一般分:选料、淘米、浸米、腌米、洗豆、浸豆、蒸豆、炒豆馅、腌肉、裹粽、煲粽。首先是烹豆,选料是至关重要的,如今规范生产的企业早已采用了选豆机来挑选出绿豆与糯米中的杂质;着把淘好的糯米放到清水里浸泡半小时左右,再加入食油腌制备用;然后洗豆和浸豆,吸收足够水分的豆才可以放到大锅里蒸,蒸至绵软的去壳绿豆,接着炒绿豆蓉,这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因为火力不能太猛,所以掌勺者需要长时间不断均匀翻转锅里的绿豆蓉,最后才


加上盐、糖、油等调味品,炒好的绿豆蓉不但看起来干爽而略带褐色,散发的豆香更是清新怡人;再者就是腌肉,粽子的“内涵”中的点睛之笔就是藏于中心的冰肉,加上五香粉、八角、糖等佐料的肥肉经两天腌制,糖分把肥肉脂化成莹润透明名副其实的冰肉;煲好的粽,基本上冰肉与绿豆蓉是相互渗透的,这时吃下去的感觉是温润心田的。 最后煲粽,经过10个钟的文武火烹煮,一只只香气四溢的“宝贝”终于出炉,而粽子的最佳赏味期限无疑正是这“炙手可热”之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135bd37f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