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第二版)蓝勇 名词解释

2023-01-29 01:2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历史地理(第二版)蓝勇 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中国,地理,历史,蓝勇

1.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地理环境变12.罗布泊:在历史上曾氏我国第二大咸水湖,古称盐泽、蒲

化,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的科学 昌海、楼兰海,清代称罗布淖尔,近代称罗布泊。在历

2.冰后期:第四纪在距今1万年左右进入全新世时期,这个时史时期罗布泊因为入湖水道的改道而不断变化,时而广

期是在经历一个第四纪第四次冰期后的一个间冰期,阔,时而干涸,时而成为若干小湖,但总体趋势是湖面候日趋转暖,称为冰后期,这时期,人类进入了新石器越来越小,水源越来越少,以至今天完全干涸。 时代。 13.低海岸:地势平坦宽阔的海岸称为平原海岸。平原海岸曾

3.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5000年,世界进入一个温暖湿有“沙岸”之称,系由巨厚而松散的沉积物组成。这种

润的时期,特别有利于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大暖期的海岸的岸线平直、单调,岸上地势平坦,有些地方多沙鼎盛阶段(距今7200年至6000年),古代人类文化飞速洲、浅滩,潮间带宽阔,缺乏天然良港和岛屿。 发展,这在许多人类文化的出现都有明显的体现。河姆14.贝壳海岸:贝壳堤是由海生贝壳及其碎片和细砂、粉砂、渡文化、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都是其代泥炭、淤泥质粘土薄层组成的,与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表,同时许多无人区也出现了人类。 很小的堤状地貌堆积体。形成于高潮线附近,为古海岸

4.中世纪温暖期:是指处于600年到1000年左右间的一个相对在地貌上的可靠标志。

温暖湿润的时期。这是一个由温暖湿润转向寒冷干燥的15.海侵: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因海面上升或陆地下降,转折时期。 造成海水对大陆区侵进的地质现象。又称海进。通常,

5.南宋寒冷期:1100年至1200年的寒冷时期,这次12世纪的气海侵是海水逐渐向时代较老的陆地风化剥蚀面上推进

候转寒标志着中世纪温暖期的结束,以后气候虽有反的过程。一个海侵面就是一个不整合面,也是一个典型复,但总体看来是以寒冷为主。 的穿时面。海侵的结果,常形成地层的海侵序列:其沉

6.明清宇宙期:1400年到1900年,又称“明清小冰期”,为积物自下而上,由粗变细或由碎屑岩变为碳酸盐岩;

低温多灾时期。 积时的海水由浅变深;陆相沉积逐渐演变成海陆交互相

7.黄河大改道:黄河下游在近3000多年的时间内决口1500沉积,继续演变成海相沉积。

次,较大改道二三十次,六次重大改道。先秦时期,主16.直沽:汉代泉州在今天津西北武青县城上村,故天津历史要在今天津附近入渤海,为北流;汉唐时期,在今山东上有“直沽”之称。到宋代,海河一度成为松辽的界河,入渤海,为东流;南宋至清咸丰,夺淮从江苏如黄海,金时正式称为直沽。当时直沽位于三汊口,滨海临河。为南流;清咸丰后,恢复东流,结束夺淮入海,形成今元代海运以直沽为海河与海的转运中心。延祐三年,天的黄河。 直沽为海津镇,成为元大都的门户。明燕王曾于直沽率

8.汉唐安流期:东汉时,69年在王景领导下治河,固定了一条军南下,夺得帝位后,将直沽改称天津。

从长寿津自西汉大和故道别出,循古漯水河道,经范县17.冈身:长江口南岸,在长期波浪作用下,自常熟福山起,南,在今阳谷县与古漯水分流,经今黄河与颊和之间,经太仓、嘉定方泰、上海马桥、奉贤新寺,直至金山漕至今利津入海。王景治水后,黄河相对安流了大约600泾一线及其以东,形成数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沙堤,多年,称汉唐安流期。 称冈身。

9.梁山泊:源于巨野泽,又称大野泽,在今山东巨鹿县东北。18.珠江洲潭岛屿时代:由于海湾河谷的大面积堆积,珠江三

944年,黄河在滑州决口,巨野泽南部淤高而向北扩展,角洲出现了一些岛屿洲潭,进入洲潭岛屿时代。明清以梁山成为湖中孤山,形成梁山泊,以后不断扩大。金代来,珠江三角洲成陆加快,洲潭岛屿大部分新积为沙滩湖面内缩,元代河水决入,梁山泊又成泽国。后黄河夺沙滩所连接,现代水网基本形成,洲潭岛屿时代结束,淮入海,梁山泊来水减少,到康熙时淤成平陆。1855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经济与渔业经济都有极大发展。 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河床於高,汶水下有壅塞成为东19.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平湖。 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秦建立,开始推行郡

10.云梦泽:云梦是楚王的狩猎区,指今湖北东南部的大半省县制,实行军衔两级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

区。而云梦泽是指其中的湖沼部分,在今下荆江以北的地方行政机构。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 江汉平原内。先秦时期,云梦泽分布在荆江三角洲和西20.道路制:指唐代的道制和宋代的路制。道是唐在行政区划面的泛滥平原之间,受多方水源,面积极大。汉晋以来,上一个最重要改动。贞观元年,开始设立道。北宋初年,云梦泽开始枯萎,新扩展为陆地三角洲,而主体开始向承唐代道制而设立路,成为一级行政区划。唐道制与宋东部移动,是城陵矶至武汉间的泛滥平原成为湖沼。路制合称道路制。

朝以后,江汉三角洲进一步发展,云梦泽不断淤平。 21.行省制: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

11.荆江河曲:在荆江单一河床形成后,由于下游壅水和洞庭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行省除腹地直属中央中书

湖的顶托,河曲活动亦随之发展。明中叶时,监利东南省、吐蕃和诸王封地由宣政院,全国设立行省。它改变典型的河曲弯道已发育形成。以后又有自下游向上游推了传统的以“山川行便”划分区划的原则,其省制和分移的明显趋势。清一代下荆江河床曲流活动全面发展,省政区对后代影响十分深远。

监利境内河床有八曲之多,清后期以来,由于藕池、22.道:明代设立的省的派出机构,其中有守备道、兵备道、滋分流形成,大量水流进入洞庭湖,顶托作用不断加强,督粮道等,均为专司一职的派出机构。 河曲活动更趋频繁。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下荆江河23.双头州郡:西晋北方地区流行“虚设”之制,出现同一州曲即经几次重大演变后,大致形成现今之形势,形成了名在同一时期分属多地,东晋出现“双头州郡”,即二蜿蜒型河型。 州、二郡合治一地,如东晋以后梁和南秦州合治南郑。


24.侨置州郡:两晋时期,北方士族南渡,大都率领宗族、宾国始筑长城把它叫方城,到《春秋》《左传》《史记》

客、乡党同行。这些流民,随同豪强大族南下,自然就中一直称楚长城为方城。因为长期有长城和方城的不同成了他们的依附人口,分散南下的也多被豪强大族所兼叫法,所以,人们并不认为方城是长城,甚至以为是孤并。这些南下的人们,起初大都不上户籍。后来,东晋立的城堡或城垣,楚方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 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保护南迁士族的利益,便35.汉长城: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一个朝代。汉在流人集中的地方,用他们原籍的名称,侨置州、郡、长城东起辽东,经阴山、河西走廊,向西延伸至新疆。县。 为加强防御,在阴山以北修筑的是两道平行的外长城。

25.土断:东晋、南朝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汉长城全长2万余里,工程浩大,规模空前。主要是在

其主要是将侨置州、郡、县并如土县,居民按实际居住汉武帝反击匈奴,加强防御而修筑的。 地编定户籍,故称土断。 36.明长城:为明朝从洪武至万历,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

26.监军:官名。古代监军皆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筑成的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

督察将帅。汉武帝时置监军使者。东汉、魏晋皆有,8851.8公里的长城。这也是现在所见到的大部份长城。 称监军,也称监军事又有军师、军司,亦为监军之职。37.山海关:位于河北秦皇岛市东北,是中原地区与东北地区隋末以御史监军事唐玄宗始以宦民为监军。中唐以后,的交通咽喉,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出现监军镇,与统帅分庭抗礼。明代以御史或宦官为监多次发生重要战争。 军,专掌功罪,赏罚的稽核。清废。 38.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西南,为明长城西端终点。初

27.羁縻府州: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带有自治性建与明洪武五年,明弘治十四年重修。明代嘉峪关事通

质的地方行政机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刺史或都督,往西北的一个重要关隘,关外少数民族多取此道进贡,并允许世袭其职。还有财政上的自主权,但必须接受唐是明军与西北民族征战的一个重要关隘。 代在地方设置的最高行政机构都护府的监领。体现了唐39.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关隘,是历史上今河南地区与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陕西地区交通的重要关隘。战国和秦代函谷关在河南灵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包含羁縻都护府、都督宝县西,汉武帝时,将秦关移到新安县东北,为汉代函府、州、县四级 谷关。

28.九州:中国最早与行政区划相关的地名,但并不统一,《禹40.玉门关:汉武帝置的通西域的重要关隘,因从西域输入和

贡》中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阗玉石取此道而得名。玉门关为汉唐西北丝绸之路的重豫州、幽州、雍州。《周礼·夏官·职方氏》无梁、徐,要关隘,汉代为都尉治地,军事征战和商旅往返不断。 有幽、并,《尔雅·释地》有营、徐而无青、并州。《吕41.阳关:与玉门关一样是西北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 氏春秋·有始览·有始》有徐州、营州而无青州、并州。42.九边: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御力量,在长城沿线划分成九个先秦的九州并不是严格的行政区划,而是后人意念中的防区,形成九个军镇,称九边。 先秦理想政区。 43.龙门碣石:秦汉时期,我国经济四大区之一,龙门在今陕

29.关东关西:秦汉以来,以函谷关为界,以东为关东,以西西韩城市、山西河津县黄河两岸龙门山,碣石在辽宁绥

为关西。现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中县。龙门碣石地区为畜牧或半农半牧区。 治区的东四盟市(蒙东源于东北),地处祖国东北方,44.山东山西:以华山为界,以西为山西,以东为山东。 自古以来,就泛称〃东北〃,而明以后又俗称“关东” 45.江南:长江以南。

30.江左江右: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46.天府:三国以前“天府”指关中平原,指陕西省秦岭北麓

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号称“八百里秦川”统治的全部地区。江西位于江南地区西部,江右一称应三国以后,多指称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的富庶之地。 该来自传统中国“东为左,西为右”的文化观念。南北47.苏湖熟,天下足: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已经南迁到长江流域,朝时,当时人习惯以江右称呼西晋(统治地域主要在长长江下游的经济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湖地区是江北面),也可指江北。 全国主要产粮区。

31.关内关外:秦汉时期以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叫“关48.湖广熟,天下足:明清以来,北方地区在“明清宇宙期”

内”以东地区为“关外”明清称山海关以西、嘉峪关的背景下,经济地位大大下降,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经以东地区为“关内”,山海关以东的辽宁、吉林、黑龙济也发展起来。 江三省及嘉峪关以西为“关外” 49.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

32.岭南:是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

广西、海南全境,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历祖”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史上,岭南也包括曾属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建的,这使成都平原成了旱涝保收的地区,农业经济十一带。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如今,特指广东、广西和分发达,成为“天府之国” 海南三省区,江西和湖南部分位于五岭以南的县市并不51.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包括在内。 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黄米)、稷(谷

33.湖广:为元朝和明朝时期直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一子、粟)、麦(小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

级行政区。为湖北和湖南在元明时期的合称。清时将湖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广左司为湖北省,将湖北右司为湖南省。 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

34.楚方城:即春秋时南阳楚长城,是中国最早的长城。从楚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1ac0fdf61fb7360b4c65e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