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

2023-02-02 00:0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欢迎阅读!
陶行知,理解,思想,教育

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

看完了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的报告《走在行知路上,创造精彩人生》,让我有幸第一次全面了解了伟大的人民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报告中也介绍了一点,陶行知在国外求学时受杜威的影响很大,通过比较两个人的教育思想,我发现两个人的教育主张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或者说相通性,所以在这里我想结合杜威的教育思想以及我自己的感悟浅谈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1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那么陶行知所主张的生活教育到底是什么呢?他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他认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人成长,所以教育本身就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即生活。

比较之下我觉得教育与生活本身就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我们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否者就会有失偏颇,教育来自生


精选文库

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同时教育也在无形中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对生活的认识。

2、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杜威主张“学校即社会”,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而陶行知指出“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我觉得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只是把学校当成了小范围的社会,或者是社会的微缩,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在学校学习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和技能,然后适应学校,从而适应社会。而陶行知的“社会即学校”是从社会对个人而言的教育意义层面上说的,人必定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我们不停歇地在社会中实践,同时也从社会经验中不断学习。把社会当成学校就使得教育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3、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说,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22211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