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两的历史典故

2023-04-24 06:04: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半斤八两的历史典故》,欢迎阅读!
历史典故,半斤八两

半斤八两的历史典故

【词目】:半斤八两 【注音】: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释】“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一般为贬义词

【来历】:古代定秤,以天上的星星为准。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总共十六星。所以,古代一斤为十六两,半斤既是八两。

【出处】:1,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零七回:“ 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

3,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一:“问:‘来时无物去时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师曰:‘秤头半斤,秤尾八两。’”

4,宋·释惟白《建中靖国续灯录》:“踏着秤锤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

【示例】: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28出)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旗鼓相当、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并驾齐驱。 【】: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差地远。

【成语】:谜面:共计五百克。(打一成语)谜底:半斤八两 【】:半斤八两——没什么两样、 半斤八两——不相上下。 【使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2]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八,不能读作“bá”。 【成语辨形】:两,不能写作“俩”。

【成语辨析】:“半斤八两”和“势均力敌”,都有“彼此相等


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两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势均力敌”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敌我双方势力相等。

【成语典故】: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xx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779e64f4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8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