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记事散文

2022-09-30 07:06: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节记事散文》,欢迎阅读!
散文,记事,春节

春节记事散文

春节记事散文

1 今年爸爸在城里过春节

每年春节,我们兄弟三家人总要赶回乐平里老家,与父母团聚,陪二老过年。

这是我们一大家子十年如一日的习惯。哪怕弟弟一家旅居广州,每年春节都要如期归来。无论天气如何恶劣,也无论春运坐车如何难。最难忘的是前年春节,全国罕见的冰冻天气,雨雪封路。弟弟在电话中说,排了两天一夜的队也没买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爸爸唉声叹气地说:“估计他们一家子今年是不会回家吃团年饭了哟”!真没想到,弟弟租了一辆车,在腊月三十的下午赶回到了父母身边!

爸爸今年七十高龄,在老家五间土坯房里住了大半辈子,不习惯城里的光亮地板,嘈杂的汽笛轰鸣,还有城里人每天都得花钱买来吃喝拉撒睡。为尽儿女赡养之职,我和哥哥无论怎么劝说他来茅坪养老他都不肯应允,宁愿孤苦伶仃一个人(妈妈因给我们兄弟几个照顾小孩早在茅坪住了好些年)隐居山野,打柴生炊、喂猪种地。甚至一年到头也盼不到爸爸来城里小住几日。今年春节是个例外,爸爸答应来城里过年了!我们这一大家子也终于可以汇聚茅坪,陪爸爸在城里过回春节。

爸爸几乎每年都要等到腊月二十五六,兄弟几个都到家了才杀年猪,原因是便于儿孙们各自挑选适合自己口味的新鲜肥廋肉,然后用来制作自家的熏香肠。剩下的悬在屋梁上,天天燃起柏树枝叶烟熏火烤,成大块小块特香的腊肉带回城里,供儿孙们一年到头享用。爸爸今年的年猪杀得老早,连同菜园里的萝卜、菠菜、莴苣和土豆一起,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天就来到了茅坪。爸爸这次真的是准备在城里过春节了!

当天晚上,我便和哥哥商量着如何筹备年货。二十四的早晨,哥哥,弟弟,爸爸,妈妈,还有嫂子、弟媳一群人等,走进了国贸超市……半天下来,我们一大家子十一口人,个个都添置了衣物,还买了


许多的零食,孩子们也选购了玩具。

2 除夕夜回忆我儿时新年

不知不觉便到了除夕。这天上午,大街上依然弥漫着节日的喜庆。大红的灯笼沿街摆放,喧闹的超市人头攒动,五彩的霓虹灯下是大大小小的车辆和行人,把新县城本不宽敞的马路围堵得水泄不通。爸爸本想再上街买副春联和“福”字贴于门上,以示兴旺之意,但透过窗户看见如此繁忙之景况,便取消行程坐下来看孙子们下象棋。

晌午刚过,街市陡然变得异常的平静。各大超市、商铺、菜场、门店都纷纷关闭,只有各色轿车守护着宾馆、酒店的门槛,挂在路边樟树上的花灯和春联也不知了去向。

当爸爸主持祭拜过祖宗神灵,再吃罢团年饭,小孩子们便去看动画片了,剩下的便不约而同地围坐在取暖桌边,和往年一样“熬年”(即守岁)。爸爸每年都必须召开的年度家庭座谈会也随即拉开序幕。哥哥首先总结了在家庭建设方面三兄弟各自所做的工作和成绩,然后由我和弟弟分别对自家本年度收入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作了简短发言。爸爸每次都是最后做总结,或发表一点意见,或提出一点希望。但今年一改过去的习惯,既没对谁话希望,也没对谁提建议,他把重点却放在了和我们兄弟几个回忆我儿时三兄弟的新年上……

爸爸回忆说,我和哥弟小时候过年最大的乐趣就是燃放鞭炮。因为是男孩子,衣服不换季光着屁股都可以,但少了鞭炮或者分配不均,总是哭着喊着闹个不停。在我印象中记得最深刻的是,有一年正月初一,我比妈妈起床得还早,为玩一种摔炮。那是一种用几层纸包上些许火药,再放进火石做成的小炮仗,捏在手指尖里,用一头儿对准地面使劲一摔,“叭”的一声,随时可以吓别人一大跳。后来才有了现在超市里能够买到的“擦炮”。

还有一次,为点燃鞭炮,我从姥姥的灶膛里偷来一根燃着的柴头,一不小心将柴头扬过了头顶,不偏不离正好碰着了弟弟的后脑勺。从柴头滚落的燃碎碳点着了弟弟的衣服,钻进了他后背,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来不及脱去衣物,弟弟的劲部及背部大面积烧伤,并住进了医院。他的颈背部到现在还看得见好大一片伤疤呢!


爸爸回忆了很多故事,比如哥哥参与唱花鼓戏,弟弟为争压岁钱半夜里找姥姥评理等。

随着声声爆竹响彻天地,熬年守岁圆满结束。一朵朵礼花划破夜空,春在冬的孕育之中羽翼丰满,三峡大地无不荡漾着春的气息。

3 大年初二回老家去拜年

正月初一拜大年。按照秭归的习俗,大年初一应该买些鞭炮,提上礼物先到长辈家朝拜,再到亲友家拜年。因我们一大家子的.长辈都住在乡下,加上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都拒绝串门,今年拜年怎么拜?没年可拜呀!爸爸给孙子们分别给了压岁钱之后,只好计划去凤凰山游逛!我们兄弟几个也应声随行在后。可小孩子们却不能随愿,没有一个愿意出去陪爷爷踏春的。大年初一就这样悄悄地流逝了过去。

初二这天,天还没有放亮,爸爸就早早地起了床。我问爸爸,天气这么冷,为什么不多睡会儿?爸爸告诉我:在城里过春节太没意思了,过年除了大吃大喝,连个鞭炮也不准放,一点响动和人情味儿都没有。过去虽缺衣少食,但新年里文艺宣传队家家到户户落,舞狮、玩龙灯、演花鼓戏,一直闹到元宵节过。往年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正在赶往给姑姑家拜年的路上了哟!爸爸有些唉声叹气,我们兄弟听了也有些许的伤感。过年本来应该洋溢着“千家万户庆团圆,喜气洋洋过春节”的浓浓氛围,是一种情感的交汇,一种精神的认同,一种血脉的延续。然而,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哪怕就我们居住的这个小小的县城,也因为生活节奏的变快,几乎找不到一丁点儿传统的年味了!拜年也只是局限在日历上、电视里、网络中传递的一种形式。

为了不让爸爸失望,也为找回乡下那点尚残存着的真正意义上的年味,我们立马联系了两辆面的车,载上我们一大家子十一口人,踏上了回乐平里老家给姑姑拜年的路……

如果说过年是季节的交替,是岁月的循环,那么拜年则是促进友情,抚慰亲情的有效调剂。虽夹杂着些许辛劳,但它是人间温馨与善美的体现!

蛇年春节,以此小文记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8ef5edb8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b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