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工课教学反思

2022-08-01 17:3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工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工课,反思,教学

美工课教学反思

——张华

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智障孩子中深受喜爱。智障生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智障生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智障生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他们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智障生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孩子们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孩子们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智障生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智障生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学生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学生的绘画热情。

我认为,教师应在激发智障生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智障生的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他们接受的题材。 “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他们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


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可见,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智障生更为愉快、成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全,则容易束缚他们的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学生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学生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学生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智障生的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他们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学生“有物想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一幅作品完成后,学生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学生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吓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学生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他们不同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智障生的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20141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bbaceef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c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