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夸父解读

2022-05-08 02:2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余光中夸父解读》,欢迎阅读!
夸父,余光中,解读

朋友,希望我的理解你能接受,咱们交流交流。

向来有三种不同的诠释,但余光中的夸父诗则是第四种思想诠释: 一是夸父追日是自不量力的愚行。

二是夸父虽在与大自然抗争过程中倒下,却不忘弃杖化为浓荫密布、鲜果遍生的桃林,使烈日下之跋涉者,免于渴死命运。因此,他不但是伟大的壮士,也是饶富爱心的英雄。

三是夸父身为冥王之子,逐日失败,这是白日与黑夜、光明与黑暗之争中,光明终战胜黑暗,获致胜利的一种象征。

透过这样的背景了解,来欣赏《夸父》一诗,便不难发现,余光中在此,可谓又提出第四种关于这个神话的新见解了。

以积极思考的精神为依据,在此短诗中,余光中对夸父这样一个有勇气、有构想的壮士,深致叹惋外,更从不可思议的神话世界,回归至现实人生,去思索壮士、英雄的定义。

在诗人的想法里,所谓英雄或壮士,不是一味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目标的理想主义者,而应是冷静理性、确认方向、追逐希望(明天)的智者——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若从一个更开放灵活的视角来看,诗人显然认为,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game over,如能保存实力,而非耗尽能量,并且换一个角度,且是建设性角度去面对人生,那么困境与僵局,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

试想夸父若能回身挥杖,择重新站在灿烂壮丽的地平线,一个辉煌的起点上,重新开始,故事的后续发展当如何?这个神话又当如何改写? 因此,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夸父》一诗可说展现,或示范了一种“逆境中的创意思考”;从理学角度来看,也十分有趣地指出了“目标管错误”的遗憾,以及,修正策略、反身而“成”的可能,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和习于负面思考的人而言,都具有相当的启发性。

就性质言,这首诗自是议论诗,或说理诗。至于在写法上,全诗仅十二句,在前九句中,诗人不断以疑问和否定句式,来表示他对夸父的叹息、对追日之举的不以为然,认为是一种不必要的偏执。后三句则以非常肯定的语气提出向前看、向光明看、向未来看的结论与人生态度。结语“撞上”一词,乍看猛莽,但却充满力量,强调了从自我蔽障的陷阱里,翻身脱困的决心与必要!

其实每个人个性中,多少都有一点“夸父性格”,年轻时尤然。夸父性格是一种失败倾向或悲剧倾向的性格,在充满陷阱的人生之路上,那往往是阻碍人成功的路障。

积极取向的生活态度,当有助于人突破这样的路障。

于是,借着这首诗所打开的正向角度的思考,在重新反刍一个哀壮的巨人传说之余,我们竟有着诗以外、文学以外的收获。

追问:

那到底应该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什


么,横线里填什么?

回答:

逆境中的创意

1、原文:俗说开天辟辟,未有人民,女娲(传说是人面蛇身,创造了人类)抟黄土做人。剧务(工作繁忙),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要),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绳)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只是女娲用绳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夸父

余光中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大泽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霭的冷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c04c85946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