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调查 读书报告

2022-04-09 03:23: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农民调查 读书报告》,欢迎阅读!
中国,农民,调查,报告,读书

真正的勇士

——读《中国农民调查》有感

真的!我是怀着一颗敬重和悲愤之心去读完《中国农民调查》的。我敬重那些为实现自己应有利益奋起的农民们,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他们——几千年来耕耘在中国土地上可爱的人儿;我敬重那些敢于披露真实的新闻人,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向农民们传达希望。面对那些受苦遭罪的农民们,面对那些大耍淫威的基层干部和官员,我满腔悲愤!面对他们,我只有呼吁法治、呼吁民主!

我是生于中国安徽阜阳市阜南县农村的一名90后,父母是60后,是皖北老老实实、勤勤恳恳的农民,父亲姊妹兄弟6人,分家后分得4亩多地。《中国农民调查》里所讲述的众多案例是我市内其他县抑或是我们本县所发生的事。阜阳市全境是平原,全市风土人情几乎一样,所以《调查》里那些农民所面临的农业负担也正是我的父辈们所遭受的。自打记事以来,母亲就经常对我们兄弟几人讲家里的过去,每年要去交“提留”,剩下的根本就不够吃的,手里根本就没钱。仍记得自己拿着鸡蛋去“买”本子和铅笔;仍记得拉着满满一架子车的粮食去交“提留”;仍记得村里的干部到家里征收至今都没修好的路的修路费;仍记得自己围着煤油灯写作业的情景;仍记得母亲趴在地上去捡拾一粒粒装车散落的豆子、麦子,甚至是芝麻;仍记得在进21世纪的头几年父亲为借10元钱走遍全村的情景„„农民!农民!在中国当农民实在太苦了!还记得母亲早上六点多钟就起来,冒雨走七八里路到地里去收花生。在因下雨过久而腐烂的一片泛黑的花生秧丛中,她蹲在泥泞的黄土地里,头上顶着块透明的塑料布,用手指将花生从泥巴里抠出来,在身旁的圆筐里。到了中午她吃着我步行七八里路送的白开水和馒头作为午餐,然后继续手中的活,直到下午六点多钟„„

一年的辛勤劳作,农民们的劳动果实被国家的“提留”收取一部分,由于单产较低,按照人口交“提留”,一定程度上也变相降低人均产量。

但是,《调查》也同样给了我们希望。每每读到一些农民的悲惨无奈的遭遇时,我都期盼在下面的章节里尽快出现“党中央”“国务院”的字眼,那是充满希望、力量和光辉的字眼!给作为读者的我,更为文章里的受苦受


难的农民们带来了希望与信心。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自成立之日起,正是凭借团结广大工农,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最迫切的利益需求,赢得中国这个最庞大群体的民心,使得历史的天平必然地倾向了农民利益坚定维护者的中国共产党。这些是农民丁作明等人坚信的,他们相信党会解决他们的问题,并为此而不懈努力,甚至是家破人亡!

在《调查》中那些没有良心、甚至是丧失人性的基层干部和官员,他们忘记了入党的誓词,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彻头彻尾地成为了农民们利益的无视者、践踏者和窃取者。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视党纪国法而又冠冕堂皇!农民的心——伤透了!

当然,我们庆幸并感谢那些为披露问题而奔走的新闻人。他们是最美丽、最可爱的人。我认为,媒体及新闻人不仅要传递正能量,还要积极地承担起监督社会公权力的使用。把公权力的使用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放在闪光灯下,让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权益的实现和维护获得更多的支持。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我们向那些真正的猛士致敬!同时,我们相信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中国,一切都会好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c08202379563c1ec5da71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