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评价当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022-12-13 09:27: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评价当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欢迎阅读!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当代,原理

浅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201220215 武燕庆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这种生产带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发生改变,现在是科学推动技术进步,再推动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走在社会生产的前面,开辟着生产发展的新领域,引导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如电磁学理论的建立,它先主要是通过科学实验探索出电磁学理论,通过促进电力技术的革命,并最终引发电力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在新形势下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实际上预示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江泽民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科学技术提到"先进生产力"的高度,是我们党自觉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发生作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革。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即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数量,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曾有人估算,截止198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科学知识的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0余年获得的。到200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知识翻了一番。现代物理学90%的


知识是1950年以后取得的。现在全世界每天发表科技论文60008000篇。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每隔一年半就增加一倍。据粗略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当前则是3年至5年增加一倍。现在全世界每年批准的专利数量达120万件。当今,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工程师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5年内有一半知识已过时。10年内,一个工程师所掌握的知识的90%与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有关。由于科技知识的加速增长和更新,科学技术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对科学术事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二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鲜明特点。当代科技发展的突出形式就是突破与融合。突破即以研究开发的新一科技成果取代原有的一代科技成果;融合是组合已有的科技成果发展成为新技术。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是日益求助于多学科融合战略解决各种问题,这就导致了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出现,最终结成了具有确定的特有概念和方法论的新学科和新领域,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系列。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还表现有研究的完整性、研究对象的多学科性、学科的多对象性、科学研究的信息化等认识论特征。三是科学技术与人文杜会科学的结合。当代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当代任何重大的科学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社会发展问题和环境问题等所具有的高度的综合性质,不仅要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主要部门进行多方面的广泛合作,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要求把自然科学术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结合成为一个创造性的综合体。当代自然科学和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是当今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进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我国90年代乃至跨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是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是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著名论断。第二,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科学本身是人类对自然的理解,因而是知识形态人类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形式。因此,作为一般社会生产力,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即一种精神生产力,而当其与生产力其他要素相结合 即构成物质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力,必须经过转化才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即将科学技术物化为新的劳动工具和新的劳动对象;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马克思、恩格斯把后一个方面视为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根中途径。第四,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第五,科学作为生产力,既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上层建筑和思想文化的发展。马克思认为,机器的发展则是使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之一。恩格斯也曾指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把科学成是一种"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马克恩、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为不断演进的社会实践所证实。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c56e801581b6bd97f19eac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