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秋梦》“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古诗词阅读理解

2023-03-16 09:02: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牧《秋梦》“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古诗词阅读理解》,欢迎阅读!
杜牧,古诗词,阅读理解,满清,月色

杜牧《秋梦》“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 【唐】杜牧

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C.颈联孤鸿出塞、秋叶辞林,运用比兴手法抒写了思妇在秋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深情。

D.这首诗虽写了思妇的孤枕之苦,但并没有流露出悲戚哀怨的情感,诗句中暗暗流露着作者的爱国思想。

2.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1B

2.不好。字虽然清晰交代了时间,但其意蕴不如字丰富。字说明不是寄一次,而是寄多次,表达了对戍边丈夫的牵挂,对其守卫边塞的支持。

织女心仅突出思妇的思念,天外心则既写出相距之遥远,又使的包蕴更丰富:不仅是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也是支持丈夫戍守边塞的美好思想,还可包含对国家的担忧和热爱之心。

诗贵含蓄蕴藉,作者将自己的爱国思想灌注到少妇思边的诗句中,摆脱了一般闺怨诗的俗套,具有撞人心扉的艺术力量。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颔联写思妇……无法成眠错误,从诗中来看,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残梦说明是梦醒后留有余思,夜断魂也说明梦醒时分的现实与梦境的对照产生。而选项说成无法成眠即没有入睡,与梦醒相矛盾,是曲解文意。故选B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人建议把诗歌尾联修改为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使诗意简明显豁。你觉得这样修改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考生要先明确表态,即不好,一般依从诗人的观点,即,然后分析诗歌尾联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和题干中所给的改句晨寄征衣去,迢迢织女心之间的区别,主要针对改动的字分析,即原作中”“天外心和改句中”“织女心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同。从诗歌的前面几联来看,诗中塑造了一位思妇的形象,她在秋夜醒来,想起远在边地的夫君,想起梦中赴边,探望自己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情形,于是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诗中的字表示动作或事情的重复或继续,说明寄征衣的行为发生不止一次,流露出对守卫边地的夫君的牵挂之深,也暗含对守卫边塞的支持;如果换用,则只能交代寄征衣的时间,却无法表露女子寄征衣的频繁,在情感的表达上逊色很多。再天外心织女心天外言明距离的遥远,这天外心中包含的情感比织女心中包含的情感更多,如果说织女心中表达的是对丈夫的思念的话,天外心中还有对夫君守边的支持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担忧,而诗人则借助这种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爱国思想,这就跳出了普通闺怨诗的天地,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点睛】

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题干中该句中字词和诗歌原作中字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要重点分析诗歌原作中语言的魅力。而品味诗歌中字词的魅力要从品味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词所营造的意境(景象画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思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明确字词之义,即理解分析所炼之字在诗词句子中的含义,诗句中作者所用的字词已经超越了字词本身的意义,赋予了更多的形象义,如语境义、比喻义以及象征义。如诗歌尾联中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c6cdb1532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5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