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棍棒教育心得体会

2023-04-22 09:0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棍棒教育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棍棒,心得体会,教育

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打,并非无理的代名词。伴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孔孟之道延续下的教育精神体现,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一直是众家长及教师乃至教育专家。自古对孩子教育要采取严厉的态度,在古典中就有很多例子,如《三字经》中就有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足以体现古人对教育的重视。

古往今来,中国传统教育观念长期以来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长。在孩子教育方式的问题上,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在我们身边,有狼爸萧百佑把三个孩子打进北大,在现今提倡柔声教育的年代,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萧百佑所著的书中,他提出在教育中作为惩罚孩子的工具,藤条比较合适,他写道:人很聪明,发明出藤条,打到身上对皮肤的刺激很大,但不伤筋骨。于是萧百佑采用了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工具,有时也会用鸡毛掸子作为惩罚工具。除了藤条,古代私塾中的戒尺也是体现了爱之深,责之切的望子成龙心态,相信部分家长在这方面会也有亲身体会,只想让孩子长点记性,吃点小亏以后少吃亏。

谈完家长的心态,再来说说接受棍棒教育的对象——孩子们的心理感受。每位家长都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在这里我想说的`棍棒教育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在孩子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犯错,但却已经犯下错误的时候,这时的棍棒教育则在加深孩子的印象,提醒他们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相信能认识到这点的孩子已能辨别正确错误,接受教育也会心服口服。第二种孩子,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却得先无条件选择棍棒教育。当头棒喝,让顽皮的孩子谨记这是错误的方式,也同样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错误。或许有人会说,这样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身上,只会让孩子根据家长的认识去认识这个世界,只会教出毫无自己的主见的孩子,这里我想再引用下狼爸萧百佑的话,孩子在年幼时,不需要独立的思考,只要学会服从家长就能成长。在我看来,在0~12岁孩子的性格中,动物性占主要成分,很多行为都是无意识下进行的,所以要用鸡毛掸子给他立规矩。在我认为,至少在这个星球还被叫做地球的情况下,数字0始终是要画个圈圈才叫0,而不能用1来代替,同样的,在早期对孩子进行真善美的常识教育我们只能对其灌输,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始终是错的,只有明白了最基础的是非之分,才有将来的识大体懂大事。

当然,棍棒教育只是教育中的一种方式,不是唯一手段,也有悖于现在的青少年人权。时代在发展,对孩子的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在我理解,棍棒教育不是走极端,一味的棍棒教育只会变成家暴。有句老话叫先理后兵,但在棍棒教育的前提下,我觉得先兵后礼来更来得更为有效,也让孩子们对正确的认知有更深的印象,棍棒教育之后,等孩子们安静下来,我们可以用柔声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们的天性都是懂事的明理的,就像拳击中的组合拳,家长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打出一记漂亮的组合拳。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希望用棍棒教育自己的孩子?

棍棒教育也要分场合,分时间,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棍棒教育,比如对男孩、女孩的教育方式就要区别对待,不能都采用这种方式,这与女孩天生的角色和


心理有关——女孩心思细腻,要娇着养,不能打;男孩子,多数属于开朗、豁达的,偶尔在他故意犯错、但不认错的情况下可以打,但要掌握轻重;另外还要区分动机,如果是无意犯下错误,那不是孩子的错,因为孩子考虑事情不会像成人一样周全,要允许他们犯错,但要敢于认错。棍棒教育之后,更要培养孩子勇于认错的精神,鼓励他们去改正错误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最后,我还是希望少些棍棒教育,让可爱的孩子们都有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c89788766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