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2024-02-02 04:48:4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潼关》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欢迎阅读!
潼关,习题,答案

《潼关》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班级:姓名: 《潼关》谭嗣同

【原诗】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译文】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习题】

1、对谭嗣同的《潼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 B、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

C、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 D、全诗清新秀丽,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分析:D全诗豪迈奔放。

2、对谭嗣同的《潼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


B、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给全诗增添了一种静态美。

C、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就把潼关写活了。

D、诗人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大河之上,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诗人已与高山、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彼此相融,浑然不分,而这犹嫌束”“不解平的黄河,高山,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

分析:B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3、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示例:诗人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4、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cc08d3a8d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