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庸小说中的情

2024-04-01 23:2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金庸小说中的情》,欢迎阅读!
金庸小说



浅谈金庸小说中的情

[摘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单看这十四个字,已是绝美的两句诗。有文有武,有情有义,这就是金庸先生根据其作品书名的第一个字编成的。通读这十几部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品中字里行间透出的浓浓的字。本论文重点论述的正是关于金庸小说的情。笔者分别从与金庸的价值观、金庸小说中的民族感情、金庸小说中的男女之爱、金庸小说中的兄弟朋友之情四个方面就金庸小说中的情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分别借作品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 世俗价值 情和义 成长小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看到这幅对联,金庸迷们一定非常的熟悉。这幅对联是金庸先生根据其作品(《越女剑》外)书名的第一个字编成的。



在谈金庸先生小说中的情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金庸先生。金庸,生于1924,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出身世家大族书香门第。1959年在港创办的《明报》逐渐成为香港有名的大报,明报事业集团也成了香港有名的文化企业。金庸兴趣广泛,学识渊博。他的作品,除了武侠小说被称为文化奇迹外,还以《明报》社评著名。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的盟主”,他的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持续了15,共写了15部小说。金庸小说不但广大市民、青年学生和有点文化的农民喜欢读,而且连许多文化程度很高的专业人员、政府官员、大学教授、科学院士都爱读。像中国已故的数学大师华罗庚,美国的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以及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等人都是金庸迷



小说是写给人看的,小说的内容是人。小说写一个人、几个人、一群人、或成千成万人的性格和感情。他们的性格和感情从横面的环境中反映出来,从纵面的遭遇中反映出来,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系中反映出来。



一、与金庸的价值观

成功的小说,必然反映某些矛盾。没有矛盾冲突便难有情节发展,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个人与家庭、社会间的矛盾冲突,甚至是个人内心的挣扎、取舍种种矛盾冲突,不然情节容易变得平板,小说也缺乏刺激与吸引读者的力量了。



金庸小说的成功,正因为他能把种种矛盾冲突发挥的淋漓尽致。尽管人物、情节变幻万千,金庸小说所表现的基本价值范畴是不变的。这套价值观可分成三个层次,就是世俗的价值、情和义。



金庸小说刻画的矛盾冲突,有这套价值的三个层次之间的冲突:例如,世俗之见与爱情之间的冲突、情与义之间的冲突;也有每个价值层次之内的冲突,例如,




在两个爱自己的少女之中做出取舍,或者两种不同的责任之间做出抉择。一般来,在金庸小说中,第一个层次与第二或第三个层次的冲突是最普遍而又最容易解决的。金庸的正面人物都十分重情,都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在现实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感情为重、利益为轻的人绝不多见,至于说为朋友而牺牲生命、为原则而放弃前途的人,那就更少了。可以说,现代社会早已没有人期望别人这样做。然而在金庸小说的世界里,这种事经常发生,淡泊名利、对生死处之泰然,已成了金庸人物的当然反应,久而久之,读者对这种精神已习以为常,不大感到惊奇了。金庸的主角通常是又穷又没有社会地位,常常生活在极端困难之中,但是任何金庸读者都不会想象他们会为威武所屈、富贵所淫、贫贱所移,他们天生就是精神上的贵族。如果金庸单单倚靠理想与世俗价值之间的矛盾冲突,他的小说就不会这样出色。情的矛盾,比情与世俗价值之间的矛盾更难解决。因为漫游金庸小说的世界之中,读者心目中早已知道世俗价值是最低下的,应该为英雄人物所唾弃;但是情的矛盾,是要在两件同样是好的事物中做出取舍,这就没有规则可以依循了。



1.情与义的冲突

金庸小说最核心的冲突是情与义之间的冲突。在谈情与义之间的冲突之前,或者应先谈谈情与理之间的冲突,这可用黄蓉的例子清楚说明。黄蓉基本上是个理智型的人。她习惯了计算别人的当然反应,对待杨过,也是以同一态度。在她的计算之中,杨康死于中了她软猥甲上的毒,杨过对她夫妇必因此而充满敌意:他性情古怪,说不定以阴毒的方式施行报复,所以她对杨过一直采取极度防范的手法。她不是对杨过没有感情,而是让理智的判断盖过了感情的自然发展。郭靖对杨过的感情更深,但他选择了听从黄蓉的理智判断,也可以说是让理智盖过了情感。



2.义不外乎情

情与义的矛盾冲突,最惨烈的例子是张翠山流落冰火岛十年回来之后,发现害得俞岱岩终身残废的元凶之一(起码他是这样想),竟是自己的爱妻殷素素。他若要成全手足之义,便要杀妻为师兄报仇,但殷素素既是他爱妻,又是他孩子的母亲,下不了手,情义不能两全,他只有悲愤自刎。张翠山这个情义的矛盾,其实是感情上的矛盾——不是感情上他爱殷素素、道德原则上他有杀她为师兄报仇的责任,是他感情上对这两个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妻子和师兄同时有强烈的矛盾感:他同时对他们感到既极爱而又极恨。他冲向死亡,因为他不能面对自己的感情。



我始终觉得,这是金庸小说里极成功的一场,就是因为这个感情冲突的高潮有震撼人的极大力量。能与这个矛盾相比的,可能只有谢逊和成昆之间的恩怨情仇。陈家洛的内心矛盾如爱姐姐还是爱妹妹、爱香香公主还是为了成全民族大义劝她顺从皇帝,都是比较俗套而肤浅的。但是,即使在这个层次,民族大义的”,还是一个充满感情的责任,而不是一些冷冰冰的道德原则。情与义的分别,可能只是对一个人的情,与对一个具体、一个抽象理想的情的分别。



二、金庸小说中的民族感情

我初期所写的小说,汉人皇朝的正统观念很强。到了后期,中华民族各族一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28cad573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