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师案例

2023-03-15 20:2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教育指导师案例》,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导师,案例

家庭教育指导师案例

案例二 学员:陈卓 基本情况:

王昕(化名),女,高三年级学生。母亲,区医院会计;父亲:铁路职工。

王昕,很聪明,思维敏捷,逻辑能力强,思想活跃,学习成绩优异。作为一个转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昕和班级内部同学不能和谐相处的问题日益显现,有一个自己的小圈子,自己的小圈子内部也不和谐,经常有一些勾心斗角的事情发生,所以基本上王昕在班里没有真正的朋友。对于老师的思想教育也是很不满,“自我意识”强烈,很任性,骄纵。

案例分析:

一、父母在对王昕的教育过程中付出不均衡。王昕的母亲较为强势,很注重王昕的学习成绩,父亲在王昕的教育过程中基本处于不作为的状态。所以对于母亲的教育,王昕有时会表现出一种反抗,使得母亲有些时候会无从下手。另外,因为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所以父母总是尽可能地满足王昕的物质要求,比较惯孩子,对孩子的溺爱和一味迁就也是母亲的教育并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而且母亲也一贯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是最好的,即使孩子犯了错,母亲也是一直偏袒自己的孩子,从来不相信老师和同学的话,对于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批评甚至也会出现反感。因此,长时间的积累,使得王昕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任性、自私、骄纵等不良的个性,不懂得谦让、尊重、合作,错过了良好品质养成的最佳时机。

二、从王昕个人的角度分析,因为父母的溺爱,王昕在家里形成了一种“小公主”作风。对于父母,王昕缺少女儿应有的尊重,总是在无止境地向父母提一些要求,因为主要是母亲负责王昕的教育工作,所以王昕母亲总是尽可能地满足她的要求,甚至于不合理的要求。于是,在学校的生活中,王昕也是不自觉地就把自己在家里的任性、自


私带到了学校,对于老师的批评不能平静地接受并改正错误,而是和老师顶撞,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因为不能和学校的师生和谐相处,所以王昕出现了转学的情况。但是换到了新的环境,王昕的问题依然没有明显的改进,反而因为和学校领导的亲戚关系更加放肆。

措施及实施过程:

一、对父母进行指导。首先,要使父亲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父母都必须参与其中。父亲在亲子教育中得缺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母亲则很容易对孩子产生溺爱,所以抚养孩子是父母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因为工作原因而将责任推卸给一方。所以,父亲要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但是不能一味的说教,以免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

二、和王昕进行沟通交流。因为王昕个性习惯的养成,所以起初对于和她的交流,王昕总

是不以为意,表现出一种“你太多管闲事了”的样子,所以效果一直不是很好,反而增加了她对于老师的抵触心理。我也一度认为,反正只是和师生关系不太融洽,学习成绩根本不用老师操心,或许时间一长,孩子们之间就磨合好了,所以只要她不惹事,就由她去吧。但是时间一长,我发现她和师生的关系非但不见好转,而且学习成绩有所下滑,在第二次模拟的时候成绩已经由班级的第一名滑至班级的第十八名,这时候我觉得如果再不和她进行沟通,一切就都晚了。于是,在一个自习课的时间,我和王昕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首先我对她的成绩表示了我的遗憾,但是并没有对她进行过多地批评。所以,这次王昕没有满不在乎的表情,而是流下了眼泪。接下来更多的是对她的开导而不是责备,使她感到老师一直都在关注着自己。或许她的骄纵、任性、自私是由她心底里的不安全感和自卑引起的,所以我又适时地联系了王昕的父母,对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让父母能够更多得去关爱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学习成绩和提供的物质条件。

案例总结:

经过第二次模拟考试的失利,王昕意识到了在学校和老师、同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417bff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