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清明

2022-09-03 08:19: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清明》,欢迎阅读!
古诗,清明





二年级 单元

第三单元

负责老师 裔春燕

古诗诵读《清明》

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魂、酒、杏、村”4生字。

教学目标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了解古诗的大意,知道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教学课时 1课时

1、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2、生字卡片 课前预习

听录音读通诗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因此我们有着属于自己国家的传统节日。例如我们熟悉的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等等。

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知道的过节习俗来选择相应的过节方式和食物。

出示:

中秋节 登高 吃粽子 重阳节 赛龙舟 吃月饼 端午节 踏青、祭祖 吃重阳糕 清明 赏月 吃青团 2、学生选择连线。



个性化修改




== = = ===========================

3、交流。

4、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清明节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今天我们学的古诗就是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 5、齐读古诗题目。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听录音,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魂、酒、杏、村

1、魂:注意右半部分“鬼”中的撇折、点不能漏。 2、酒:与洒辨别。

3、“杏”“村”都有一个“木”所在字的位置不同,写法上要注意。“杏”读准后鼻音,“村”可编顺口溜“十八寸就是村”

四、品味古诗,感情朗读 1、自读古诗,提出质疑。

1)学生自读古诗,读通古诗,同桌互相检查、正音。 2)指名读,集体正音。

3)学生质疑,并梳理质疑找出学习的重点。 为什么路上行人“欲断魂”呢? 为什么诗人这个时候要问酒家在哪里呢? 牧童遥指杏花村中为什么要用“遥指”? 2、要了解诗意,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生交流:借助注释理解;借助插图理解;查阅字典等工具书;边读边想象。

3、小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理解诗意。 4、交流学习成果。

5、感受诗情,品读诗境。

1)出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清明节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的日子,为何此时路上行人欲断魂呢?

指导学生联系上句“雨纷纷”组织讨论。 我们平时一直说春雨细如牛毛,细如针尖,“纷纷”一词描写了春雨的“细”,不仅如此,实际上也描写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他们去扫墓,缅怀先人,心情是? 生答:哀愁、凄凉、悲痛„„ 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这一句诗。



2014




== = = ===========================

而今行人孤身赶路,又冒雨前行,触景伤情,心情更是愁上? 生答:加愁

在这里的“断魂”其实就是指人心情非常哀伤。再次品读这一句。

2)品读第34句。

诗人在这个时候为什么要借问酒家何处有?

引导学生联系第一句体会:天气如此,心情如此,找家酒店避雨浇愁,当然是很自然的事。因此诗人就会——生答:借问酒家何处有?

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此时的心情? 生交流,朗读。

让学生思考体会“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字的妙处。

引导再次品读第12句体会交流。 “遥”我们一般的理解是“遥远”作者认为不一定就是“遥远”,而是说明一种不远不近,若隐若现。这让人们想到诗人真得能找到消愁的地方吗?也许近在咫尺,马上可以寻到解脱,也可能是“遥不可及”,只是一种虚幻。

指导学生读出“遥指”的感觉。 请学生表演诗人与牧童的问答情景。

同桌合作表演读第34句,男女生分读第34句。 五、熟读成诵

1、把整首诗连起来,在音乐声中边读边想象画面。 2、指名表演背诵。



教学反思







201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47df1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