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学角度赏析《西风颂》

2023-02-20 23:2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文体学角度赏析《西风颂》》,欢迎阅读!
文体学,西风,赏析,角度

从文体学角度赏析《西风颂》



一、引言

在恰当的地方使用恰当的词,这就是文体的真实定义。从斯威夫特给文体下的这个定义中,我们做出这样的理解:一部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最显著的风格。简单来说,体的研究对象有两个:一是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二是作者的语言特色文学文本是问题分析最普遍的材料,文体分析也以文本本身为主。本文在文体学的视角下,从语音过分规则化、语法过分规则化、深层结构变异及其他修辞手法方面,对雪莱的政治抒情诗名篇《西风颂》进行了赏析。

二、从文体学角度赏析《西风颂》 (一)语音过分规则化

诗歌讲究语言的乐感,分析诗歌时,语音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西风颂》的格律是但丁《神曲》所用的三行诗节(TerzeRima)与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Sonnet)的完美结合。诗人使用跨行跨节诗行run-online前四节为三行诗,V节为双行排偶句couplet既遵守了十四行诗体,又富于变化。在音韵上,诗人采用了独特的环环相扣的韵脚:abababcdcdedee,而在诗行中则采用五步抑扬格,以及其独特的重读单音节押阳韵等方法。诗的节奏感强,同时全诗五章格律一致,通篇成为衔接紧密的一个整体。

“Ode to the West Wind”中,WestWind运用了押头韵的形式。第一章诗中的“wild west wind”出现在句首紧密呼应题目,之后的“whosewhowintrywingedwherewithinwithwhichwillwavewoodswearwerewanderingswouldweightwitherwordswinter”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诗章当中与其他意象紧密相连,平衡了诗歌在读音上的结构,既很好地呼应了中心词,又起到了与其他词语和意象完美衔接的作用。

(二)语法过分规则化 1.反复

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或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而常用的修辞方法。第四章第一节中,“If I were a dead leaf thou mightest bearIf I were a swift cloud to fly with thee” If I were”的反复使用加强了语气。这个反复句式的运用是诗歌主旨与作者感情迸发的起点,此后步步递进一直到诗歌最后又一个特殊句式——疑问句中特殊的反诘句的运用为整首诗作结,为四、五章诗人澎湃的感情与读者的激情搭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

2.倒装

倒装是指打破句子的正常语序,以期达到某种艺术效果或为了追求韵律。第一章第二节的最后一行和第三节的第一行中“Who chariotest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 / The winged seeds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正常的语序应为:Who chariotest the winged seeds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 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这一倒装形式把上下文紧密地衔接起来,起到承前启后、调节结构的作用。

(三)深层结构变异

语言的变异是诗歌最基本的美学特性,为诗歌增添了创意和美感。《西风颂》中,诗人巧妙地使用了矛盾、转义、欺骗等深层结构变异形式,使诗的语言极富想象又优美精练。

1.矛盾

矛盾是一种独特的辞格,其词语结构表面上对立,实则含义深刻隽永。《西风颂》中,“Destroyer”“Preserver”这一对意思相悖的词,是作者独具匠心的矛盾修辞格,通过意象的矛盾、语言的矛盾,使读者在诗的矛盾中获得了美感和思辨,深刻了理解了作者的革命主义情怀。


2.转义

文体学中的转义指通过改变词语的原有意义,临时赋予其新的含义,主要通过比喻来实现,分为隐喻和明喻。路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1898-1963)说,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O wild West Wind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把西风比作秋之生命的呼吸; “The locks of the approaching storm”,把云层比作发怒酒神的头发。诗中也多次使用明喻, Loose clouds like earths decaying leaves are shed”。转义使诗中形象新奇、生动,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3.欺骗

欺骗是指故意使用升格陈述、降格陈述等手法,以实现特殊修辞效果。欺骗修辞格可以分为夸张、低调陈述和反语三种类型,夸张的手法在浪漫主义诗歌中最为可见,也是本诗的一大特色。第三节诗中,“Thou for whose path the Atlantics level powerscleave themselves into chasmswhile far below”,诗人将西风、大西洋活化,强调西风无比强大的力量。

三、总结

《西风颂》是19世纪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一首抒情诗,也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诗人巧妙地把自己的哲学思想、道德精神和政治抱负融合在一起,以奔放豪迈的笔锋,磅礴宏大的气势勾勒出西风这一破坏者保护者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歌颂了西风摧枯拉朽同时孕育新事物的精神;也表达了对未来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人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手法,完美的实现了形式和主题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CarterR.Language and LiteratureAn Introductory Reader in Stylistics C.L ondon & BostonG.Allen & Unwin1982.

2 WalesK.A Dictionary of Stylistics M.LondonLongman1989. 3 王湘云.英语诗歌文体学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

4 郭鸿.评《英语文体学的范围、性质与方法》[J].外语研究,1988,(1):61-6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5f0d8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