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农民近代中国革命内卷化现象试析

2023-03-23 12:2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革命与农民近代中国革命内卷化现象试析》,欢迎阅读!
革命,试析,中国,近代,现象

革命与农民近代中国革命内卷化现象试析

[摘要|菀猐近代以来,受内外因素的影响,中国历经了多次革命。对于近代革命,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从“内卷化”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近代中国革命存在内卷化现象。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有其进步意义,但是却始终没有解决农民问题,反而使农民的生活日益艰难,突出表现为土地政策的异变、乡村控制体制的异变和农民赋税的异变,导致了革命的内卷化。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和国民党都具有不可回避的阶级局限性,这些阶级均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农民问题,这是造成革命内卷化现象的最根本原因。

[关键词]近代中国革命;农民;内卷化 一、“内卷化”理论与本文的研究视角

“内卷化”一词流行于学术研究领域,众多学者在学术研究中运用这一概念描述和解释了诸多社会现象。追本溯源,“内卷化”概念是由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的。他用“内卷化”描述一类文化模式,即当一种文化达到最终形态以后,它既没办法稳定下来,又没办法使自己转到新的形态,而是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克劳福德·吉尔茨通过对爪哇岛农业的实证研究,提出了“农业内卷化”。“内卷化”这一概念又被黄宗智运用。在《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一书中他认为:“在家庭生计的压力下,家庭农场在单位面积上投入的劳力,远比使用雇佣劳力的大农场为多。这种劳力集约化的程度可以远远超过边际报酬递减的地步。”①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一书中他的结论是:“商品化的小农经济确实扩展了,但这种扩展主要是过密化扩展。这种过密化增长以农业生产的家庭化为支柱,劳动力边际报酬递减由小农家庭未曾利用的劳动力来吸收。”②杜赞奇将“内卷化”概念应用到了政治学的研究


领域,提出了“国家政权内卷化”这一概念:“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能力低于其对乡村社会的榨取能力,即税收增加而效益递减。”③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内卷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戈登威泽到吉尔茨,“内卷化”概念主要应用于农业研究;第二阶段是从黄宗智到杜赞奇,“内卷化”概念从农业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第三阶段是被众多学者应用于历史、制度等不同学科研究领域。依据这一发展趋势,笔者以为随着多学科的交叉和社会实践的变迁,“内卷化”理论定将在与社会实践的互动中不断延伸出新的富有学术价值的内涵。

本文将“内卷化”理论运用到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之中,试图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内卷化现象。对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范式颇丰。国外研究先后出现了“西方中心论”和“中国中心论”两种研究模式。“西方中心论”主要分为三种研究范式:“冲击—反应”模式、“传统—现代”模式和“帝国主义”模式。美国学者柯文在20世纪80年代对围绕“西方中心论”的研究范式进行和批判,提出了“中国中心论”史观。国内学者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范式也是聚讼不已,出现了“革命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之间的争鸣”④。近年来,国内又出现了新的研究范式,如马敏(2004)等人提出的“总体史”范式,夏明方(2022)提出的“新革命”范式。

因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近代中国革命,所以笔者坚持了革命史研究范式。步平(2022)指出:“以‘革命史范式’阐述中国近代革命斗争的历史,也需要注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要避免我们的研究对象过于片面,研究方法过于单一,要防范研究思维绝对化和研究理论教条化的倾向。”⑤笔者赞同这一观点。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除了革命还有农民。当然这两个主体是互为因果的,即农民可能发动革命,革命又会对农民造成影响。本文主要评述后者。对于“革命内卷化”,笔者将这一概念界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622e1f7a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